正文 第97章 把對手成功轉化為朋友(1 / 1)

其實無論是有成就的名人,還是普通人,必須時刻生活在一個競爭的環境中,給自己一定的壓力,有了壓力,才會有動力。不要把對手看作你的敵人,對手不是你的絆腳石,而是你的朋友。

對於敵人最好的方法不是打敗他,而是友好地站到敵人的身邊去,變成自己的朋友,實現雙贏。

1957年默默無聞的約翰在一次小型演出中認識了十五歲的保羅·麥卡特尼,演出結束後保羅批評約翰唱得不對,吉他彈得也不好。約翰很不服氣,於是保羅用左手彈了一段漂亮的吉他,向約翰展示了他的天才,而且他能記住所有的歌詞,這令約翰很震驚。與其讓這小子成為自己將來的敵人,還不如現在就邀請他入團。就在這一天,二十世紀最成功的音樂組合——beatles產生了。

約翰·列農是聰明而有遠見的:在敵人成為敵人之前,快步上前站到他的身邊,把他變成自己的朋友。

一個國王召集衛隊裏的最優秀的武士去對付一群襲擊國民牲畜的野狼。前幾名武士回來了,不是在消滅了一部分狼後受了重傷,就是射殺了狼的首領嚇走了狼群。而有一位武士來了,身邊跟了一隻安靜的狼。原來他花時間觀察後發現與其說野狼凶殘不如說他們很饑餓,因為那個冬天很寒冷,狼的食物變得極其稀少。於是武士每天給野狼帶去一些食物,逐漸把它們引離國土,把它們引到一個山穀裏,那裏氣候相對溫暖食物也相對多些,還有一條飲水的河。而這隻野狼是因為幫助武士打敗了黑熊救了武士一命,成了武士的朋友。他們已經是朋友,彼此友好。武士決定今後仔細照顧它,而不是試圖武力去強迫它,征服它。

有時外在的威脅是虛幻的,他們隻是我們自己內心深處恐懼的反應和表現。在我們的內心也同樣生活著野狼,我們除了去殺戮,還可以選擇傾聽和馴服,把我們心中的野狼變成一個夥伴。這是一個比爭鬥更加光明的選擇,它獲得的是雙方的和諧與友愛。

每天,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就奔跑起來了。獅子媽媽對自己的孩子說:“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你要是跑不過最慢的羚羊,你就會活活地餓死。”在另外一個場地上,羚羊媽媽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如果你不能跑得比最快的獅子還要快,那你就肯定會被它們吃掉。”於是,幾乎同時,羚羊和獅子一躍而起,迎著朝陽跑去。一種動物如果沒有對手,就會變得死氣沉沉。同樣,一個人如果沒有對手,那他就會甘於平庸,養成惰性,最終庸碌無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生命就是在賽跑,你跑得快,別人跑得更快!有時候,將我們送上領獎台的,不是我們的朋友,而是我們的對手。孟子說:“入則無法家弼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而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奧大利作家卡夫卡說:“真正的對手會灌輸給你最大的勇氣。”這些無不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人需朋友,人也需要對手。朋友可以從感情上帶來最好的鼓勵,對手則可以從理智上帶來最深的刺激。善用對手的刺激,可以激發人的潛能,從而獲得成功。如果說挫折是洶湧的波濤,那麼對手就是一麵昂揚的帆。它驕傲地屹立在風雨間,激勵著你,通向成功的彼岸;如果說榮譽是一把得意的火,那麼對手就是一瓢無情的冷水,時刻潑醒你驕傲的心;如果說困難是一把堅硬的鎖,那麼對手就是一把金鑰匙,幫你開啟成功的大門。有了對手,才有了奮鬥的樂趣,才能將心中的痛轉化為戰勝困難的勇氣。有時候,表麵上看來,你從對手身上得到的學習機會,沒有那麼直接、明顯。然而,僅僅是承受他帶給你的壓力,就是很寶貴的機會,可以對你的成長起到很大的助益。不要隨便把對手視為敵人或仇人,加入太多情緒化的東西,隻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冷靜地觀察對方,客觀地審視自己;也惟有這樣,才能從交手的過程中學到東西。但是,很多人無法用理智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對手。在榮譽麵前,往往隻是看到自己的利益,仿佛眼睛裏進了沙子,容不得對手的成功。於是身邊常出現“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殊不知:有了對手,才會有危機感,才會有競爭力。有了對手,你便不得不奮發圖強,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銳意進取,否則,就隻有等著被吞並、被替代、被淘汰。隻有一個人的比賽是孤獨的,擁有一個強勁的對手,反倒是一種福分、一種造化。所以,好好珍惜對手吧,謝謝他在人生的旅途中的陪伴,謝謝他一直激勵著你勇往直前。你會發現:兩個人的精彩會創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