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戀母、戀父情結,病態的依戀(2 / 2)

戀母(戀父)情結的產生

專家分析認為,人們的戀父、戀母情結的形成與父母對子女不正確的愛密切相關,一般源於3~6歲的時候,青少年沒有得到正確的關愛和適當的教育的原因。

人長在3歲時,心理開始發育,有了性別意識的區別,在很多方麵也開始擺脫對父母的完全依賴,但很多父母都忽視了這一點。如有些父女關係母子關係比夫妻關係還要緊密;女兒或兒子很大了還與父母同床睡;父母把他們當作幼兒一樣的經常擁抱和親吻等……使他們在感情上更加依戀父母中一方。

有的人因生活在單親家庭或者夫妻不和的家庭中,自幼缺少父愛或母愛,內心就會懷有對母性關愛或父性關愛的強烈需求。待他們長大後為了彌補,才會轉向戀父或戀母情結。他們追求異性,並非出於真正的愛情,而僅僅出於對異性的渴望。在他內心深處真正愛的人,是自己的母親(父母)或是記憶中一個與母親(父母)最相似的人。

青春期是一個人成長中最重要最關鍵的階段,由於性成熟而出現對性知識渴求和對異性向往是很正常的,可如果在這個時期得不到正確和科學的性和生殖健康的知識,很容易造成性觀念和性行為的偏離,妨礙其身心健康的發展,出現不正常的現象。

有戀父戀母情結的人都會否認,因為他們自己並沒有發現自己的這種傾向。心理學研究發現:男性和女性幾乎都分別有戀父、戀母情緒,由於種種原因,後來都形成了戀母、戀父情結。

解開心結→

一、擺正心態,找回健康心理

要想擺脫這種病態的依戀生活,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擺正心態。青少年要先看清戀母(戀父)情結對自己和對社會的危害:

有戀母(戀父)情結的青少年很難有正常的情感心理,尤其是漸漸成熟後的戀愛心理。雖然社會對於現代青少年不提倡談戀愛,但是,這種情結會讓他們失去該有的少年懵懂的青澀情懷。這也直接影響到日後的戀愛及婚姻生活。

研究證明,有戀母或戀父情結的人,性心理極不成熟,他們總是以母親或父親的形象作為選擇異性的標準,尋找“母親型”或“父親型”的配偶,對其產生過分的情感依賴。戀父情結或戀母情結都是一種心理疾病。

戀母情結的男性心理幼稚,依賴性強,缺乏自主意識,缺乏男孩子的陽剛之氣,對其他女性表現極端的潔癖,嚴重影響男孩子的個性發展,極端的危害便是釀成不正常母子關係的悲劇。因現實中的妻子與自己理想中的“母親型”不相同,他們婚後多與妻子的關係不融洽,夫妻關係最終會發展為不可收拾的地步。

戀父情結的女性多內向、嬌氣、任性,因無法與父親實現心理分離,可能阻礙長大後走近異性,走向婚戀。總在有意無意尋找父親式的戀人,即使走進婚戀,也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婚姻生涯,把感情轉移到丈夫身上。所以說戀父情結會影響一個女人的婚姻,甚至是一生的婚姻幸福。

一旦戀母、戀父情結以病態狀態出現,一是出現亂倫行為;一是為恐婚症,可見其危害性之大。

二、行動配合心理,提高人生價值

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如果有戀母或戀父情結,應在心理上努力克服,尋找更適合自己的愛情及伴侶;再者要有意誌和理性的力量抑製和戰勝內心的衝動,充分認識這種不正常依戀的危險,認識自己行為的危害性;最後,通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積極投身於工作和社交活動,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爭取自我實現,體現自我的價值,尋找更高層次的心理滿足,淡化自己的戀父(戀母)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