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成功更精彩,失敗也要堅強——成敗觀(1 / 3)

“捷徑”因為省時省力,許多人都願意去走一走。但捷徑有捷徑的走法,靠投機鑽營、找歪門邪道去走捷徑永遠都不可能走到那個輝煌的塔尖。捷徑是靠勤勞和智慧摸索出來的,當他人成功的時候,你要學會跟從和超越,這才是正確的捷徑的走法。

多聽別人的意見

我們年青的時候都很容易相信那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的名言。然而,有多少人正是因為太相信這句話而吃盡苦頭,走自己的路當然沒錯,但如果能夠多聽一聽別人的意見,盡量少走彎路不是更好嗎?

俗話說:“一處不到一處迷,”很多問題不是僅憑我們自己的想當然能解決的,一定要去見識一番才能了解情況。如果全靠自己去闖,受傷的機會就比較多了,因為你無法預料那個陌生的地方有沒有陷阱荊棘,有沒有毒蛇猛獸。若是向過來人問一問,安全係數就大大提高了。當然,你不能像小馬過河那樣,全聽他人意見,重要的應該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親自實踐一下。

有一個年輕人想獨立創業,開一家服裝店。他母親知道他這個創業計劃後,對他說:“你叔叔以前做過好多年生意,現在不做了,他很有經驗,你不如去請教請教他。”

年輕人心想,叔叔做生意都是幾年前的事了,他那點兒老經驗拿到網絡時代來用,隻怕已過時得太久了。他決定按自己的思路做事。

年輕人租了一個臨街的門麵,這周圍隻有幾家食品店和百貨店。他想,在這兒開服裝店,沒有競爭對手,生意肯定錯不了。沒想到,開業後,他的生意十分冷清,別說買主,連進來瞧一瞧的人都很少。他以為這是剛開業,沒知名度的緣故,做下去就好了。誰知過了半年,生意仍沒有多大起色。眼看苦熬下去沒有什麼意思,宣布倒閉又心有不甘。正在猶豫時,母親替他請來叔叔,幫忙看看生意不景氣的原因。叔叔看了一眼就說:“你這地方開服裝店不行,周圍一家服裝店也沒有,不招客。”

年輕人奇怪地問:“為什麼?”

“你的店麵小,花色品種有限,對顧客的吸引力本來就不大,加上沒有對手競爭,價格沒有比較,顧客怎麼會來呢?”

年輕人心想:看來這位老同誌的經驗還沒有完全過時,說得還是有點兒道理的。既然這地方“風水不好”,那就隻好關門大吉了。後來,他在叔叔的指點下,在另一個地點重開了一家服裝店,這回生意做得很不錯,現在已擴大成服裝超市了。

或許,我們經常聽到別人的忠告,自己也常常對別人提出忠告。然而,當人們給予你建議或忠告時,你是仔細聆聽是否有理,還是認為人們故意找你麻煩呢?分清別人的意見是否切實可行,對於你而言是最寶貴的一筆財富。

有個獵人抓到一隻鳥兒,神奇的是,這隻鳥居然能說70種語言。

被關在籠子裏的鳥兒哀求說:“求求你,放了我吧!隻要你放了我,我就送給你3個生存秘訣。”

獵人想了一下說:“好,不過你得先說那3個秘訣,我才放你走。”

鳥兒聽了之後,懷疑地看著獵人。

獵人看見鳥兒似乎不大相信,他舉起手立誓:“我發誓,隻要你說了,我一定會放你走。”

鳥兒看見獵人發誓了,便說:“那麼你聽好了!第一條是,做了就不要後悔。第二條是,如果有人告訴你一件事,隻要你認為不可能,就千萬別相信。第三條是,當你做不到時,就別勉強去做。”

忠告說完後,鳥兒便問獵人:“可以放我了吧?”

雖然獵人還沒完全理解這些忠告,不過他仍然遵守諾言,將鳥兒放了。

鳥兒開心地飛到樹上,接著朝獵人大聲喊道:“你這個蠢蛋,謝謝你放了我啊!不過,你一定沒有料到,我嘴裏正含著一顆價值連城的大珍珠,而且就是這顆珍珠讓我如此聰明的。”

獵人一聽,連忙跑到樹下,他瞪大了眼,心中開始盤算著,要如何再將這隻鳥兒捉住。

獵人懊悔地站在樹下,過了一會兒,隻見他開始往上爬,但是當他爬到一半時,卻不小心掉了下來,還摔斷了腿。

這時,鳥兒嘲笑他說:“笨蛋!我剛才不是告訴你了嗎?怎麼馬上就忘了呢?我不是說一旦做了就別後悔,為什麼你現在又後悔了呢?還有,我說,如果有人對你說了你認為是不可能的事,就千萬別相信他。可是,你居然相信我的小嘴含得住大珍珠。最後我不是說,如果做不到時,就別勉強自己嗎?你看看,你為了捉住我,勉強爬上這棵大樹,結果卻摔斷了腿,真是得不償失啊!”

鳥兒在飛走前,又送了獵人一句話:“對聰明的人來說,隻要受過一次教訓,他就會警惕;然而,愚笨的人即使受了100次教訓,恐怕還不一定知道問題所在。”

就像這隻會說70種語言的鳥兒所說的,如果不能從經驗中汲取教訓,那麼即使人們告訴他前麵有個陷阱,他也一樣躲不過。

不要褊狹地看待人們給出的意見,我們需要的是有鑒別地聽取別人的建議,並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這些建議。

多聽聽他人的建議,並不會讓我們有任何的損失,或許我們真的能從這些建議中,找出自己的缺失、調整自己的步伐,讓我們能夠不斷從失敗的教訓中,獲得最完整的經驗累積,找到最便捷的通道。

從基層吸取經驗

真知來源於實踐,基層人物是最初的實踐者,他們掌握著最原始的實踐經驗。在工作的第一線得到的是最具實用價值的寶貴經驗。如果能適當聽一聽他們的意見,是最有可能得到快捷方法的。

別看那個員工整天站在機床前悶頭幹活,像一台沒有思想的機器,說不定他的腦袋裏就裝著一個意想不到的好主意;別看那個人在幹著掃地燒鍋爐之類的粗活,完全像一個見識淺陋之人,說不定他的腦袋裏也裝著一個改良工作方法的好主意。

美國“石油大王”蓋蒂曾買了一塊石油儲量極高的地。可是它太小了,夾在別人的地中間,隻有一條極狹窄的通道,根本無法修一條鐵路以運送笨重的鑽井設備。眼看別人的鑽井都豎起來了,蓋蒂卻一籌莫展,隻好向員工討主意。一位老工人說:“也許可以定製一套小型設備,建一座小型鑽井。這樣可以降低運輸難度。”蓋蒂心裏一亮:既然可以定製一套小型設備,為什麼不可以修一條較窄的鐵路呢?結果,這個超常規的主意解決了蓋蒂的所有難題,他最終在這塊地上豎起了鑽井,並賺得幾百萬美元。

正因為低層員工經常能想到高層管理人員想不到的好主意,所以,國外眾多優秀公司都特別重視疏通從高層到最低層的溝通渠道,使各種好主意和好建議盡快地變成公司的政策。比如,有的公司實行走動式辦公,要求各級管理人員隨時跟下屬接觸,最高首腦也經常下基層巡視,與最低層員工交流。有的公司根本不給中下級管理人員設立辦公室,要求他們經常跟普通員工在一起。有的公司實行“敞門式”辦公,任何級別的員工都可隨時走進總經理的辦公室反映情況。有的公司召開決策會議時,邀請員工代表參加。無論采取什麼方法,目的都是為了聽到基層員工的意見。

柯達公司的創始人喬治·伊士曼就很重視聽取員工的意見。他認為公司的許多設想和問題,都可以從員工的意見中得到反映或解答。為了收集員工的意見,他設立了建議箱,這在美國企業界是一項首創。公司裏任何人,不管是白領工人還是藍領工人,都可以把自己對公司某一環節或全麵的戰略性的改進意見寫下來,投入建議箱。公司指定專職的經理負責處理這些建議。被采納的建議,如果可以替公司省錢,公司將提取頭兩年節省金額的15%作為獎金;如果可以引發一種新產品上市,獎金是第一年銷售額的3%;如果未被采納,也會收到公司的書麵解釋函。建議都被記入本人的考核表格,作為提升的依據之一。

柯達公司的“建議箱”製度,從1898年開始實施,一直堅持到現在。第一個給公司提建議的是一個普通工人,他的建議是軟片室應經常有人負責擦洗玻璃。他的這一建議得獎20美元。設立建議箱100多年來,公司共采納員工所提的70多萬個建議,付出獎金達2000萬美元。這些建議,減少了大量耗財費力的文版工作,更新了龐大的設備,並且彌補了無數工作中的漏洞。例如,公司原來打算耗資50萬美元,興建包括一座大樓在內的設施來改進裝置機的安全操作。可是,工人貝金漢提出一項建議,不用興建大樓,隻需花5000美元就可以辦到。這個建議後來被采納,貝金漢為此獲得5萬美元的獎金。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柯達公司的員工向公司提建議更為積極。1983、1984兩年有1/3以上的職工提過建議;公司由於采納職工建議而節省了1850萬美元的資金,為提建議的員工付出370萬美元的獎金。柯達公司設立“建議箱”所取得的成果,吸引了美國不少企業。目前,相當多的企業已仿效柯達設立建議箱來吸收員工意見,改善經營管理。

所以基層才是產生智慧和藝術的最肥沃的土壤。2000多年前,曹劌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當一個人名重位尊、養尊處優時,他的智慧實際上已經大打折扣了,若不從基層汲取智慧,決策的科學性、藝術性是根本無法保障的。

怎樣才能獲取成功的訣竅

在談及成功的方法和訣竅時,克裏蒙特·斯通說:“我母親的菜做得很好,但是她卻沒有辦法告訴我,她究竟是怎樣做的。她隻會說:‘這樣放一點,那樣放一點。’但是她燉的湯、做的肉丸子,以及烤的餅卻是好吃得不得了。而我也是那樣做,但味道就差遠了。這是因為母親懂得訣竅,而有沒有訣竅常常是成功和失敗的分界。”

訣竅並不是指知道如何去做一件事情——那是行動知識。訣竅是以正確的方式、技巧,以及最少的時間和努力去做好某件事情。在你掌握訣竅之後,你就能成功地做好某一件事情,這是一種從經驗中自然產生的良好習慣。

但是如何獲得訣竅呢?隻有從“做”的過程中獲得。如同母親為什麼菜做得好的道理一樣,每一個人獲得訣竅的途徑,都是親自去體驗,然後改良一種方法使之成為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

正如17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所說:“我思故我在。”方法和訣竅也需要個人的努力思考、用心學習才能找到。克裏蒙特·斯通建議人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麵開始:

1.虛心學習

要有誠心誠意的態度,抱著“處處留心皆學問”的精神。

2.升高一層地觀察和思考

站在更高一層的位置來看問題和想問題,把我們的位置提升,我們更能體會大我與小我之間的關係。

3.變換角度

任何事物都有彼此相同或不相同之處。其實大自然已經給我們提示出許多解決方法,隻看我們是否能運用自己的智慧找到正確的角度。

4.改變環境

人受環境的影響很大,每個成功的人,都會主動選擇最有益於向自己既定目標發展的環境,變不利為有利。

5.腦力激蕩

腦力激蕩是通過群體的力量,盡可能想出一大堆的主意,然後再來進行探討評估,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6.以退為進

暫時避開問題,好的策略需要時間來考慮,偶爾將自己抽離,不必急著一切要現在解決。讓腦子休息一下,往往絕佳的創意會瞬時湧現。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要想有所作為,要獲得成功,方法和訣竅是必需的。因此,如果你要成功,就要努力去獲得方法和訣竅。

勤奮是邁向成功的最短路徑

勤奮是通向成功的最短路徑,也是實現夢想的最好工具,無論你身處哪種環境中,勤奮都是你最有力的武器,隻要你肯勤奮努力,即使你天資較差也一定會有所收獲。勤能補拙、天道酬勤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勤奮往往能使你脫胎換骨,那些出類拔萃的人物,都是將勤奮當做金科玉律的人,再也沒有什麼比做起事來偷懶耍滑更能阻礙一個人成功的了——它會分散一個人的精力,滅失一個人的雄心,使我們隻能被動地接受命運的安排,而不是主動地去主宰自己的生活。

《閑話集》中把對社會毫無價值的人當做死人,而隻有當他們對別人有價值時才把他們看作是活著的。這樣的話,有的人實際上20歲才出生,有的人則是30歲,有的人則是60歲,而有的人直到離開人世都沒有真正生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