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重複25次的回答(1 / 1)

●佚名

星期天,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在院子裏散步。兒子已大學畢業,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一趟家。

父子倆坐在一棵梧桐樹下,父親指著樹枝上一隻鳥問:“兒子,那是什麼?”

“一隻烏鴉。”

“那是什麼?”父親的耳朵近來有點背了。

“一隻烏鴉。”兒子回答的聲音比第一次大,他以為父親剛才沒聽清楚。

“你說什麼?”父親又問道。

“是隻烏鴉。”

“兒子,那是什麼?”

“爸爸,那是隻烏鴉,聽到沒有,是隻烏——鴉!”兒子已經變得不耐煩了,他的聲音一次比一次大。

父親聽到兒子的回答後,沒有說一句話。過了一會兒,他突然站起身,走進屋裏。

幾分鍾後,父親又回到院子裏,手裏多了一個發黃的筆記本。

兒子好奇地看著父親翻動著本子。他不知道那是他父親的日記本,上麵記載著父親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父親翻到25年前的一頁,然後開始讀出聲來:

“今天,我帶著兒子到院子裏走了走。我倆坐下後,兒子看見樹枝上停著一隻鳥;問我‘爸爸,那是什麼呀?’我告訴他,那是隻烏鴉。過了一會兒,兒子又問我那是什麼,我說那是隻烏鴉……”

“兒子反複地問那隻鳥的名字,一共問了25次,我每次都耐心地重複一遍,很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和兒子共處,我知道兒子很好奇,希望他能記住那隻鳥的名字。”

當父親讀完這頁日記後,兒子已經淚流滿麵了。

“爸爸,您讓我一下子懂得了許多,原諒我吧!”兒子說。

父親伸手緊緊抱住自己的兒子,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了寬厚的笑容。

對於一個未成年卻充滿想象力的孩子,我們永遠都不可能預測他將通過何種方式、何種途徑去實現未來的人生價值,獲取屬於他的成功。我們要做的隻有一件事,那就是鼓勵,再鼓勵!隻要是積極的、向上的、生動的就去鼓勵,剩下的一切都交還給他自己——讓孩子做孩子的事,他往往能在“不可能”或“不太可能”中找到可以獻身的東西,並能在造福於人類的事業中達到一個光輝的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