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人性的特點(1 / 1)

●蔣光宇

美國一所大學的社會學教授,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要求學生們在下麵的三種情況下,選擇其中的一種,對其進行捐助。

一是非洲中部遭遇嚴重旱災,許多人正麵臨死亡的威脅。

二是大學中一名成績優異的學生,因為無力負擔學費,已處於無法繼續學習的困境。

三是購置一台複印機,放在係辦公室裏供學生們使用。

學生們以不記名方式選擇,結果有百分之八十五選擇捐錢買複印機;有百分之十二的學生選擇捐錢資助成績優異的學生完成學業;隻有百分之三的學生,選擇捐錢援助非洲難民。

這個實驗一方麵說明每個學生都程度不同地關心他人的困難,願意給予幫助;另一方麵說明大多數學生更關心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

當然,如果引導得當,學生們的選擇也會有所變化,也會表現出更多的無私。奉獻是高尚的,但是,對更關心自己切身利益的選擇,也不能簡單地全盤否定,其中也有積極因素。明白人性的這個特點,並妥善地加以引導,可以成全有益的事情。一趟客運列車,曾為冬天乘客不肯隨手關門而大傷腦筋,於是在每節車廂裏貼了一張告示:“為了大家的舒適,請隨手關門。”告示貼出後,情況雖有所改變,但收效不是很大。後來,列車長想出一個新的方法,將告示改寫成:

“為了您自己的舒適,請隨手關門。”

從此以後,車門基本上都關好了。

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自己就要怎樣對待別人。自己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就會怎樣對待自己。給人一束玫瑰,會留下一縷芬芳。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正是從那一刻起,我才感到我能行,接著做我就會成功!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