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
許多年前,一個十歲的男孩在拿坡裏的一家工廠做工。他一直想當一個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師卻說:“你不能唱歌,五音不全,你唱的歌簡直就像是風在吹百葉窗一樣。”回到家裏後,他很傷心,並向他的母親——一位貧窮的農婦哭訴這一切。母親用手摟著他,輕輕地說:“孩子,其實你很有音樂才能,聽一聽吧,你今天的歌聲比起昨天的樂感要好多了,媽媽相信你會成為一個出色的歌唱家的……”聽了這些話,男孩的心情好多了。後來,這個孩子成了那個時代著名的歌劇演唱家。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羅素。當他回憶自己的成功之路時這樣說:“是母親那句肯定的話,讓我有了今天的成績。”
十九世紀初,倫敦有位年輕人想當一名作家。然而他有四年的時間沒有上學,父親鋃鐺入獄後,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並以此謀生。
晚上,在一間陰森靜謐的房子裏,他和另外兩個從倫敦貧民窟來的男孩睡在一起。他隻能趁深夜時溜出去,悄悄地把自己寫的稿子寄出去,免得遭人笑話。就這樣,一份份稿件被寄了出去,可是稿件又相繼被退了回來。他很失望。有一次,他到外邊借酒解愁,快到傍晚的時候,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來。
“恭喜你,我們的作家先生……”剛進門,一個同伴將一封信舉得老高!那興奮勁兒似乎不能抑製,年輕人將信接過來說:“對不起,我的朋友,這是一封退稿信。”“不,我的作家先生。”一個同伴高聲地喊道。年輕人這才注意起這封信。信封薄薄的,上麵赫然寫著編輯的名字。
原來,編輯第一次給他寫回信了。信很短:“你的文章是我們多年以來所夢寐以求的作品……年輕人,堅持下去,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多年後,年輕人成為一代文學巨匠,他就是查爾斯·狄更斯。
也許,卡羅素的母親從來都沒有想到過她的兒子能成為一代名人,也許她根本沒有指望過靠她那三言兩語會改變自己的兒子。然而,事實上,正是她那句善意的肯定成就了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歌唱家。也許那位編輯從來都沒有想到過他的那封短信會起到多大的作用,也許他隻是想鼓勵一下這個文學愛好者,然而正是這封信改變了年輕人的一生,使一個文學巨匠誕生了。
肯定和認同有一種無窮的力量。認同催人奮進,認同開闊失敗者前進的空間,認同激勵勝利者昂揚的鬥誌,它往往在給人以信心的同時也會催生一個人才,創造出一個奇跡。
有時,母親像個迷路的孩子,而使她找不到家門的,常常是我們這些兒女的粗心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