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命是一座山,40歲的男人就像是登至半山腰上。向下看,已經走過了很長的路,往上看,更艱巨的旅程仍然遙遠,更美麗的風景仍在眼前。40歲的男人,已走過人生的一半,任重而道遠,我們依然要不停奮鬥、勇敢登攀。
孔子曰:“四十而不惑。”這個不惑,其實就是成熟與精明,就是說40歲的男人應洞悉世事與人生的要義。其中最重要的學問,就是要學會中庸,善於取舍。即要找準自己的坐標,理順思路,輕裝向前。要遺棄春的幼稚、淡化夏的浮躁、拒絕冬的寂寥,品嚐秋的甘甜。
男人40,要學會中庸。其核心內容就是要懂得如何保持心靈的寧靜,同時又成為自立自強的強者;要重視當下人生,同時又保持對世俗糾葛的一份超越;要維護人際的平衡,同時又要避免畏首畏尾、無所作為;要達到和諧的境界,同時又不失為人處世的精明;要積極進取,又適可而止;要尊重傳統,又勇於創造;要以和為貴,又保持自我;要行君子之道,又要防備小人。總之,中庸就是要你做人做事都要把握好一個度。
男人40,要善於取舍。即得失都不是關鍵,重要的是得之所得,失所該失去的。因得而失,因失而得,才能真正掌握取舍之鑰。世界之大,萬物有主,人可以被得失所包圍,絕不可以被誘惑、奴役、異化、湮沒,否則,便失去了主體性。取舍得當,萬事順暢,一切都是必然中的偶然,或偶然中的必然。應有所取,又應有所舍;應有所投入,又應有所自持;應有所熱忱,又應有所節製,從而在得失取舍中保持頭腦清醒,把握心態平衡,堅持行為規範。從某種意義上講,得失存在乃一種激勵鼓舞,有利於調動和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期進入一種狀態,滿足生存需要,優化生活質量。總之,能真正把握好“得失”精髓的人,才是一個聰明人,才能成就大事業,才能從中獲得幸福的慰藉。
鑒於此,我們編撰了《男人四十:學會中庸,善於取舍》一書,希望普天下40歲的男人都能從中受益,成為一個受人愛戴的、真正智慧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