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病反正也治不好……”

“治不好?您怎麼知道治不好?您不要我和爸爸了嗎?想自己一個人走,把我們扔下是不是?咱們家剛過上點兒好日子,我的病剛好,您怎麼可以這樣?嗚嗚嗚嗚嗚嗚……”

媽媽一下慌了手腳,忙又躺好說:“好好好,媽媽治媽媽治,媽媽不回家了,就留在醫院好好治療。”

小蕊一下子衝過去,抱住媽媽大哭起來。

他們詢問了醫生媽媽的具體病情,醫生告訴他們,現在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但是隻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率,要他們好好考慮清楚。

“我們做!”爸爸立刻堅決地說。

“咱們不回去問問媽媽麼?”小蕊有些猶豫,一想到百分之五十的成功率……

“不用了!醫生,請您盡快安排手術吧!”爸爸的口氣不容置疑,醫生點點頭。

媽媽進手術室的那一天,小蕊的心情很複雜。看得出,爸爸也很緊張。手術進行了七個多小時,她和爸爸一分鍾都沒坐下,一直在手術室門口徘徊。

醫生結束手術走出來的一瞬間,小蕊和爸爸竟誰都沒有勇氣迎上去。還是醫生主動走過來,笑著說:“她很堅強,手術很成功。”那一刻,他們忘了笑,也忘了哭。

思緒又回到了現在,看著病床上的媽媽蒼白的臉和爸爸慈愛的目光,小蕊的淚再一次流下來。爸爸說;“我之所以沒有問你媽媽的意思就決定手術,還是受了你媽媽的影響。當初她就是這麼毅然決然地決定生下你,現在我們也絕不能放棄她。”小蕊用力地點點頭。

“您和媽媽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就像我小學時候的那篇作文。你們在明知道我可能有殘疾的情況下,還是給了我生的權利。後來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從不曾放棄對我的治療。你們深深地影響了我,如果沒有你們的堅持,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我!”小蕊的眼裏噙滿了淚花。

爸爸摸摸她的頭,笑著說:“傻孩子,你不知道,你也是我們心裏的小英雄!當初你拒絕治療,並且封閉自己,我們都非常擔心,怕你從此一蹶不振。可你沒有,我們甚至不知道你是什麼時候、怎麼樣努力的。你有今天的成績,完全是你自己努力得來的。”

不知什麼時候,媽媽已經醒來,她拉起小蕊和爸爸的手,三人相視而笑。他們都是彼此心中的英雄。

【小啟示】

每個人都會有人生的低穀,關鍵在於我們怎樣度過。挫折就好像一麵鏡子,要麼照到人們美好的一麵——勇敢、無畏、坦然、執著……要麼照到人們醜陋的一麵——怯懦、畏縮、低頭、放棄……美好的一麵,我們應當保留並且提倡,而醜陋的一麵,要麼摒棄它,重拾美好,要麼它將成為我們永遠的絆腳石。

【課本鏈接】

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7課《傅雷家書兩則》

一塊麵團闖美國的女孩

如果問大家麵團是用來做什麼用的,我想100個人裏會有99個說是用來吃的吧?那麼,這剩下的一個會說什麼呢?讓我們來問問她。

我們走進紐約曼哈頓的一間小屋,一個女孩兒正低頭擺弄著什麼。由於太過專注,她甚至沒有注意到有人進來。直到我們走到身邊,她才急忙起身招呼。這是一間“麵塑肖像藝術工作室”。和我們以往看到過的麵人兒、糖人兒不同,她的屋裏擺滿了麵塑的人物雕像。這些人物個個兒鮮活可人,比照旁邊的照片可以發現,不管是眼睛、鼻子還是嘴巴,甚至連頭發的顏色、眉間的神態都栩栩如生。現如今,她和她的工作室在紐約幾乎已經是家喻戶曉了。

她叫趙曉雅,一個山東姑娘。她就是我前麵提到的那個認為麵團除了用來吃之外,還可以有其他用處的人。

曉雅的爺爺是一位民間藝人,酷愛麵塑藝術。曉雅也受了爺爺的影響,從小就喜歡玩泥巴。她用泥巴捏成小貓、小狗等等小動物,還經常捏出一些奇怪的童話人物,小小年紀就捏的惟妙惟肖。長大些後,她一有空閑就用糯米捏出一些抽象的人物。

2000年,趙曉雅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完成了一幅名為《飛天》的麵塑作品,並將其帶到北京,參加了北京民間藝術展。出人意料地,曉雅抱回一個大獎。

曉雅的舅舅在紐約經營餐館,一次回國探親時,她聽說曉雅在麵塑方麵很有才華,並在不久前獲得了一個大獎,感到十分驚喜。他對曉雅說:“美國是藝術的天堂,就連街頭的流浪藝人都活得有滋有味,你不如跟我去開開眼界!”

曉雅起初並沒有動心,她不願意離開家,離開生她養她的父母。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從電視上看到了美國人在街頭賣藝、擺攤的畫麵,覺得很新奇。那些人看上去很開心、很享受,他們的影子在曉雅眼前揮之不去。終於在三天後,曉雅撥通了舅舅的電話。

就這樣,曉雅帶著一身的手藝跟隨舅舅來到了美國紐約。一天,她在公園散步,突然看到一個中國女孩在公園中央當眾表演剪紙,引得周圍的人紛紛叫好。還有幾個彈吉他的青年,他們邊彈邊唱,邊唱邊跳。

曉雅很是羨慕,同時她豁然開朗:我為什麼不能在公園擺個攤位,也過一把流浪藝人的癮呢?她這樣想,也這樣做了。第二天,曉雅便帶著自己調好的糯米麵、各種顏料以及小刀、竹針等麵塑工具,在公園一角支起一張折疊小桌,開始捏起來。

人們看到她,紛紛圍上前來。她剛取出一塊麵團,就聽到有人小聲議論不知道她要做什麼。她先將麵團捏成小雞的模樣,之後,用筆沾上顏料,憑借記憶中小雞的樣子畫起來。原本蒼白可愛的小雞,經過她的描畫很快變成了色彩鮮豔的小公雞,眾人一齊鼓掌喝彩。之後,活靈活現的小猴子、威猛的大老虎……相繼誕生了。一隻隻小動物從她的手中變了出來,圍觀的人群紛紛驚歎她的高超技藝。

這時,一個男人首先付給她五美元,為他的兒子買了一隻東北虎。曉雅很激動,這是她賣出的第一件作品。很快,她做的所有麵塑都被人買走了,而麵前,還有一條長龍在等著買她的作品。她頓時信心倍增,一刻都顧不得休息,一個接一個地做起來。

這一天,她連續捏捏畫畫了九個小時,直到天黑收攤,還是有很多人排著隊希望買到她的麵塑。她告訴大家,明天還會來,人們這才依依不舍地離開。她大受鼓舞,每天都到公園去。有一天,一位金發碧眼、體態豐腴的歐洲俏女郎來到曉雅麵前,問是否可以替她捏一個自己的肖像,她要回瑞士了,準備把它送給自己的美國男友。曉雅猶豫了一下,決定嚐試。她很仔細地觀察了女孩的一切特征,下刀也極小心。當她花了一個多小時才終於完成這件肖像作品交給女孩時,女孩卻說這一點也不像自己,失望地留下30元工本費就走了。

曉雅覺得很受打擊,來美國這麼久,她聽到的一直是人們的讚賞。她突然意識到,她不光要讓大家接受她的作品,她還要滿足大家的需要。從那之後,她開始潛心學習對人物肖像的理解和詮釋方法,她決定今後專門製作人物肖像麵塑。通過學習和練習,曉雅漸漸找到不少竅門。

一次,一位老奶奶請她為自己製作一個肖像麵塑。曉雅細心觀察,恨不得將老人家的每一道皺紋都勾畫出來。40分鍾後,曉雅將肖像交給老奶奶。誰知,老人突然大發雷霆,說這根本不是自己,接著怒氣衝衝地離開了。曉雅心裏很不是滋味,她想,一定是自己還是把握不好對人物表情和神態的表達。她把老人的肖像收了起來。

沒想到幾天後,那位老奶奶又來了。她不好意思地對曉雅說,那天是自己一時間不能接受那滿是皺紋的臉。“事實上,你捏的真的很像。”老奶奶認真地說。隨後,她拿出了特意帶來的自己年輕時候的照片,交給曉雅,請她為自己捏一個新的肖像。曉雅很認真地完成了她的作品,把老奶奶年輕時候的相貌、氣質完全地體現出來了。老人看了很高興,連連稱讚。臨走,還把之前那一件自己現在模樣的肖像也一起買走了。曉雅知道,她成功了。

曉雅一直在公園的一角,直到2003年4月,她才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頓第七大街,租房開辦了自己的“麵塑肖像藝術工作室”。在解決了顏料顏色不夠鮮活、麵塑材料保存時間不長的問題之後,她的工作室漸漸步入正軌。

後來,來找她製作麵塑肖像的有外國遊客、法國國會議員、甚至沙特阿拉伯的王子……2005年8月,趙曉雅接受了紐約一家電視台的邀請,到現場為觀眾進行麵塑肖像藝術表演,隨即在當地掀起了一股強大的“中國手工藝術熱”。

一塊麵團,讓趙曉雅這個名字瞬間傳遍了整個紐約。

【小啟示】

再不起眼的東西,都會有它的價值;再平凡的人,都可能創造奇跡。我們應該多多注意身邊的人和事,去發現、去探究。當然,這個過程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但隻要我們有夢想,我們就應該堅持下去,勇往直前。勝利,終將是屬於我們的。

【課本鏈接】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八課《競爭與合作求雙贏》相關鏈接

男子漢氣概

在瑾兒時的記憶中,似乎對父親沒有什麼太多的印象。瑾的父親是一名陸軍中將,常年生活在部隊,極少回家。每次回家,也都是來去匆匆。瑾的母親是一名中學教師,為人謙和、溫柔賢惠。瑾一直是跟隨母親長大。大概是和母親待的久了,隨了母親的性格,瑾從小就很聽話,從不亂喊亂叫,也不像其他男孩子一樣到處瘋跑。他喜歡安安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看書,或者趴在桌子上畫畫。

母親很喜歡瑾的懂事,畢竟對一個獨自帶著孩子的女子來說,沒有比孩子聽話更讓人寬慰的了。但父親好像很看不慣瑾的安靜和乖巧,每次回家都對瑾說真正的男子漢應該怎樣怎樣,不應該像他這樣天天抱著小兒書和畫夾子雲雲。瑾從不在意父親的說辭,依舊每天安靜地看書、畫畫,日子過得平靜、安逸。

轉眼間,瑾已經是個十八歲的大小夥子了,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大學,念自己喜歡的文學專業。他每周末都會回家陪媽媽,母子倆坐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有時候父親也在家。在瑾的印象中,父親總是板著一張臉,說話聲音很大,還總愛教訓別人。但由於父親不常回家,即便回,幾乎也就待上一頓飯的功夫,瑾也就不和他計較,每次隻是安靜地聽他訓話,點頭以作回應。

瑾二十二歲那年的寒假,父親退休回家,家裏便再沒了往日的寧靜。瑾覺得,大概是父親一時間還不能接受從一名軍官變為一個普通老百姓的落差,所以在家的時候依舊是盛氣淩人、不可一世的樣子,對誰都是呼來喝去的。瑾和媽媽都默默忍受著,希望他可以慢慢調整過來。

一天,父親把正在房間看書的瑾叫到書房,斜眼看著他說::“我覺得你現在根本不像個男人。我們部隊的士兵,沒有一個像你這樣。你看看你,每天除了看書就是看書,哪兒有一點男子漢的氣概!”父親上下打量了瑾一翻,之後說:“依我看,你也應該到部隊當幾年兵,感受一下。”見瑾不吱聲,父親又說:“部隊每年都要在高校招募一批新兵,等開了學你就去報名!”

“什麼?你讓兒子去當兵?”媽媽不知道什麼時候走到書房門口,聽到了父親對瑾說的話,“不行!兒子喜歡看書喜歡安靜,部隊那種地方,他待不下去!”媽媽堅決地說。

“不行?沒有什麼不行的!這個家我說了算!”父親瞪著眼睛叫到。

“那你總得聽聽兒子的意見!”媽媽轉過身麵向瑾,問:“瑾兒,你的意思呢?”

“我……”瑾剛要說話,便被父親打斷了,“你問他?你看看他,像個男子漢的樣子嗎?他做的了自己的主嗎?我就是要讓他到部隊裏去鍛煉一下!這樣下去是不行的!”爸爸暴跳如雷。

“兒子是我一手帶大的,你一回來就讓他走,這不行!我接受不了!”

“他都是讓你給耽誤的!要是讓我帶著他,他就不是現在這樣!你看看他,一個男孩子那麼白淨還那麼斯文!說話細聲細氣的,還趕不上我們那兒的女兵呢!……”

爸爸媽媽不知道吵了多久,媽媽的嗓音一次又一次地被父親壓下去,後來幹脆不再出聲,變成了低低的啜泣。

“好了,你們別再吵了!”瑾終於爆發了,“我自己的事,我自己決定!還有,父親,我叫你一聲父親,以後別再對媽媽大喊大叫!”說罷,攬著媽媽的肩膀大步離開了書房。

瑾是第一次這麼大聲地說話,也是第一次,他覺得自己是個真正的男人,可以保護媽媽。其實從小到大,瑾看到別的男孩子在外麵瘋跑、舉著小石子邊追邊打,長大了些看到他們爬樹翻牆,一起打籃球踢足球……不是不羨慕,他也想和他們一樣,但是從小養成的安靜、沉穩,讓他已經隻能遠遠地看著他們,不能融入其中。這一次,父親的話著實給他提了一個醒,是啊,當兵。到部隊去,做個真正的男子漢!

第二天,他把爸爸媽媽一起叫到了書房,對他們說:“我已經考慮好了,我同意父親說的,到部隊去當兵。”瑾說的異常堅定,“下個學期就報名。”

“好!這才像我兒子!”爸爸點點頭說,“你現在才像個男子漢!”

“我也尊重你的決定!”媽媽眼裏噙著淚花說。

開學,報名,體檢……離開的日子很快就到了,瑾踏上了開往部隊的大巴。三年的時間是漫長的,但瑾有書、有同伴,也就不覺得多難熬。訓練的日子是辛苦的,瑾很用心,但不知怎麼的成績卻總也提高不了。在他所在的連隊中,他一直是最後一名。可他沒有放棄,而是更加刻苦訓練。三年的時間很快過去了。

退伍那一天,老兵們有一場彙報表演。瑾在列隊的時候,瞥見了主席台上,被邀請來的父親。表演分為體能、隊列、擒敵、開春後動槍四項,以小組為單位展開。

體能表演中,瑾時不時地就被夥伴們落在身後,可他一直奮力追趕,最後終於成功超越了一人!沒有人知道,這是他三年中唯一的一次超越!

回到家,瑾很慚愧,為自己最終沒有成為最好。他以為父親會罵他,誰知沒有。三年沒見,父親好似變了一個人,變得沉穩、安靜了許多。

“爸,您怎麼不罵我?”聲音中早已沒了當初的怯懦。

“你做的非常好!我為什麼要罵你呢?”

“可我一直是最後一名!”瑾低下頭。

“不,今天你超越了一個人。”父親笑著說。

“好了好了,你們父子倆有什麼話到飯桌上再說吧!快吃飯快吃飯!”媽媽滿眼笑意,催促道。今天家裏來了好多人,爺爺、奶奶、姑姑、姑父……都是來為瑾接風的。

大家各自坐好,媽媽也坐了下來,笑著對瑾說:“你爸爸這兩年一直很後悔,當初為什麼要逼你去當兵呢!”

“是啊!你走之後我想了很多很多。其實你現在的性格和我也有很大的關係。我一直不在家,家裏沒有男人,隻有媽媽照顧你、教育你,所以你肯定是隨媽媽多一點。我一回來就要求你變成我想要的樣子,實在是不應該。”爸爸苦笑著。

“爸,沒事兒!你看我現在不是很好嗎?身體也壯多了!仔細想想,以前真的挺像個女孩子的!哈哈哈!隻是……給您丟臉了……”瑾收起了笑容。

“孩子……有件事我應該告訴你。”爸爸緩緩地說:“其實當初,是我硬要求部隊嚴格訓練你,所以……把你安排在了傳說中的‘魔鬼訓練連’……那裏麵雖然也都是大學畢業生,但都是體育專業的特長生。部隊訓練他們的力度,要比一般新兵大的多。你是唯一一個非特長生,你能堅持下來並且有了今天的成績,我很驕傲!你是個真正的男子漢!”爸爸抱歉地笑笑。

“好好好,你們都是男子漢!”奶奶笑吟吟地說:“我們瑾兒那就不用說了,我想說說瑾兒他爸。這些年他一直覺得虧欠你們太多,但他那個脾氣,是在部隊這麼多年養出來的。這次孩子他爸為了能好好兒補償你們母子倆,背地裏可是下足了功夫啊!我覺得,在外麵風風光光,在家裏又能擔負起一個男人的責任,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漢氣概呐!”

一家人相擁而泣,場麵溫馨。

【小啟示】

人的性格是天生的,但也是後天培養出來的。它跟我們接觸的人和事,以及身邊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當我們發現,自身的性格存在著一定缺陷的時候,我們應當盡可能地去彌補、去改變。“性格決定命運”,我們不想被命運左右,就先改變自己吧!

【課本鏈接】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五課《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

百折不撓的諾貝爾

阿爾弗萊德.諾貝爾,一個偉大的人物,一個為全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他的一生都服務於他的發明,經曆了一次次失敗與挫折之後,他依然義無反顧地繼續他的研究。

諾貝爾為什麼那麼熱愛他的研究呢?原來,諾貝爾的爸爸老諾貝爾就是一個酷愛發明的人,大家都稱之為發明狂。在諾貝爾9歲的時候,母親就帶著他們幾兄弟來到聖彼得堡,也就是老諾貝爾的實驗工廠。諾貝爾從小在爸爸的工廠幫忙,耳濡目染,便也萌發了做一名發明家的念頭。他對爆炸物尤其感興趣,加上當時工業不斷發展,對爆炸物的需求也隨之增加,他便和爸爸及幾個兄弟一起,著手研究烈性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