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針灸歌賦(一)(1 / 3)

四總穴歌

【提要】四總穴歌見於明代徐鳳的《針灸大全》、朱權的《乾坤生意》、高武的《針灸聚英》等書中,其出處、作者及產生年代已不可考。歌訣對合穀、列缺、足三裏、委中四個穴位的主治做了高度概括,穴位在四肢而能治療頭部和軀幹的疾患,且各有不同主治區域,充分體現經絡理論對針灸臨床的指導作用和針灸治療遠道取穴的特點。

【原文】

肚腹三裏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麵口合穀收。

回陽九針歌

【提要】本歌載於明代髙武的《針灸聚英》中。九針是指九個穴位,能起到回陽救逆之功效,用於卒然昏倒,不省人事,肢冷脈微等陽衰欲脫之症。回陽九針有救急之功,臨床上可根據病情適當取用。

【原文】

啞門勞宮三陰交,湧泉太溪中脘接,環跳三裏合穀並,此是回陽九針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

【提要】本歌首見於元代王國瑞所著《扁鵲神應針灸玉龍歌》中,題名為“天星十一穴歌訣”,至明代徐鳳著《針灸大全》增加太衝穴,題名為“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明代楊繼洲著《針灸大成》題名為“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該歌將十二穴的部位、取穴法、功效、主治證及刺灸法等詳細闡述,十二穴位皆在四肢,針灸取穴安全方便,針刺感應強,療效迅速,治療範圍廣,又是遠道取穴的典範。

【原文】

三裏內庭穴,曲池合穀接,委中配承山,太衝昆侖穴,環跳與陽陵,通裏並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治病如神靈,渾如湯潑雪,北鬥降真機,金鎖教開徹,至人可傳授,匪人莫浪說。

(1)三裏

三裏膝眼下,三寸兩筋間,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並泄瀉,腿腫膝珩酸,傷寒羸瘦損,氣蠱及諸般,年過三旬後,針灸眼便寬,取穴當審的,八分三壯安。

(2)內庭

內庭次趾外,本屬足陽明,能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癮疹咽喉痛,數欠及牙疼,瘧疾不能食,針著便惺惺。

(3)曲池

曲池拱手取,屈肘骨邊求,善治肘中痛,偏風手不收,挽弓開不得,筋緩莫梳頭,喉閉促欲死,發熱更無休,偏身風癬癩,針著即時瘳。

(4)合穀

合穀在虎口,兩指歧骨間,頭痛並麵腫,瘧病熱還寒,齒齲鼻衄血,口噤不開言,針人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5)委中

委中曲瞅裏,橫紋脈中央,腰痛不能舉,沉沉引脊梁,酸痛筋莫展,風痹複無常,膝頭難伸屈,針人即安康。

(6)承山

承山名魚腹,牖腸分肉間,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難,腳氣並膝腫。展轉戰疼酸,霍亂及轉筋,穴中刺便安。

(7)太衝

太衝足大指,節後二寸中,動脈知生死,能治驚癇風,咽喉並心脹,兩足不能行,七疝偏墜腫,眼目似雲朦,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

(8)昆侖

昆侖足外踝,跟骨上邊尋,轉筋腰尻痛,暴喘滿衝心,舉步行不得,一動即呻吟,若欲求安樂,須於此穴針。

(9)環跳

環跳在髀樞,側臥屈足取,折腰莫能顧,冷風並濕痹,腿胯連踹痛,轉側重唏戯,若人針灸後,頃刻病消除。

(10)陽陵泉

陽陵居膝下,外臁一寸中,膝腫並麻木,冷痹及偏風,舉足不能起,坐臥似衰翁,針人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11)通裏

通裏腕側後,去腕一寸中,欲言聲不出,懊儂及怔忡,實則四肢重,頭顒麵頰紅,虛則不能食,暴喑麵無容,毫針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12)列缺

列缺腕側上,次指手交叉,善療偏頭患,遍身風痹麻,痰涎頻上壅,口噤不開牙,若能明補瀉,應手即如拿。

行針指要歌

【提要】行針指要歌首見於明代高武的《針灸聚英》,歌中列舉風、水、結、勞、虛、氣、嗽、痰、吐等九針病證的配穴處方,並提出何者用針,何者用灸,何時當補,何時當瀉。

【原文】

或針風,先向風府百會中。或針水,水分俠臍上邊取。或針結,針著大腸二間穴。或針勞,須向膏肓及百勞。或針虛,氣海丹田委中奇。或針氣,膻中一穴分明記。或針嗽,肺俞風門須用灸。或針痰,先針中脘三裏間。或針吐,中脘氣海膻中補。翻胃吐食一般醫,針中有妙少人知。

孫真人十三鬼穴歌

【提要】孫真人十三鬼穴歌首出於唐代孫思邈所著《千金要方》。古人對事物變化莫測者謂之神,陰險為害者謂之鬼,癲狂癇病發作無時,對人體為害不淺,取此十三穴具有顯著療效,所以傳頌為十三鬼穴。宋代醫家徐秋夫亦有治鬼病十三穴,但穴名有異同。相同穴位有九穴,差異穴有四,其中孫思邈有申脈、上星、會陰、曲池;徐秋夫有神庭、乳中、陽陵泉、行間。

【原文】

百邪為疾狀癲狂,十三鬼穴須推詳。一針鬼宮人中穴,二針鬼信取少商,鬼壘三針為隱白,鬼心四刺大陵崗,申脈五針通鬼路,風府六針鬼枕旁,七針鬼床頰車穴,八針鬼市鬧承漿,九刺勞宮鑽鬼窟,十刺上星登鬼堂,十一鬼藏會陰取,玉門頭上刺嬌娘,十二曲池淹鬼腿,十三鬼封舌下藏,出血須令舌不動,更加間使後溪良,男先針左女先右,能令鬼鷹立刻降。

勝玉歌

【提要】本歌為明代醫家楊繼洲家傳計灸經驗的總結,載於《針灸大成》中。取名勝玉,以示其價值不讓玉龍歌,強調內容重要,臨床應用亦頗具療效。治療病證以疼痛為主,其他病證也有涉及,提及病證50餘種。

【原文】

勝玉歌兮不虛言,此是楊家真秘傳,或針或灸依法語,補瀉迎隨隨手撚。頭痛眩暈百會好,心疼脾痛上脘先,後溪鳩尾及神門,治療五癇立便痊。脾疼要針肩井穴,耳閉聽會莫遲延。胃冷下脘卻為良,眼痛須覓清冷淵。霍亂心疼吐痰涎,巨闕著艾便安然,脾疼背痛中渚門,頭風眼痛上星專。頭項強急承漿保,牙腮疼緊大迎全,行間可治膝腫病,尺澤能醫筋拘攣。若人行步苦艱難,中封太衝針便痊,腳背痛時商丘刺,瘰鬁少海天井邊。筋疼閉結支溝穴,頷腫喉閉少商前,脾心痛急尋公孫,委中驅療腳風纏。瀉卻人中及頰車,治療中風口吐沫,五瘧寒多熱更多,間使大抒真妙穴。經年或變勞怯者,痞滿臍旁章門決,噎氣吞酸食不投,膻中七壯除膈熱。目內紅腫苦皺眉,絲竹攢竹亦堪醫,若是痰涎並咳嗽,法卻須當灸肺俞。更有天突與筋縮,小兒吼閉自然疏,兩手酸疼難執物,曲池合穀共肩髁。臂疼背痛針三裏,頭風頭痛灸風池,腸鳴大便時泄瀉,臍旁兩寸灸天樞。諸般氣症從何治,氣海針之灸亦宜,小腸氣痛歸來治,腰痛中空穴最奇,腰股轉酸難移步,妙穴說與後人知,環跳風市及陰市,艾卻金針病自除。熱瘡臁內年年發,血海尋來可治之,兩膝無端腫如鬥,膝眼三裏艾當施。雨股轉筋承山刺,腳氣複溜不須疑,踝跟骨痛灸昆侖,更有絕骨共丘墟。灸罷大敦除疝氣,陰交針人下胎衣’遺精白濁心俞治,心熱口臭大陵驅。腹脹水分多得力,黃疸至陽便能離,肝血盛兮肝俞瀉,痔疾腸風長強欺。腎敗腰痛小便頻,督脈兩旁腎俞除,六十六穴施應驗,故成歌訣顯針奇。玉龍歌

【提要】玉龍歌首見於元代王國瑞撰輯的《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中,題名“一百二十穴玉龍歌”。本歌取120穴位,治療80餘種病證。重視經絡理論,強調依據病情寒熱虛實分別施以針刺或艾灸或二者並用,對臨床有重要指導價值。

【原文】

扁鵲授我玉龍歌,玉龍一試絕沉屙,玉龍之歌真罕得,流傳千載無差訛。我今歌此玉龍訣,玉龍一百二十穴,看者行針殊妙絕,但恐時人自差別。補瀉分明指下施,金針一刺顯明醫,傴者立伸僂者起,從此名揚天下知。中風不語最難醫,發際頂門穴要知,更向百會明補瀉,即時蘇醒免災危。鼻流清涕名鼻淵,先補後瀉疾可痊,若是頭風並眼痛,上星穴內刺無偏。頭風嘔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孩子慢驚何可治,印堂刺入艾還加。頭項強痛難回顧,牙疼並作一般看,先向承漿明補瀉,後針風府即時安。偏正頭風痛難醫,絲竹金針亦可施,沿皮向後透率穀,一針兩穴世間稀。偏正頭風有二般,有無痰飲細推觀,若然痰飲風池刺,倘無痰飲合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