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本身就是一種智慧,它是人們尊重與信任的橋梁。真誠是心胸開闊和充滿自信的表現,是爭取諒解、贏得人心的最好方法。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真誠相待,要想別人真誠待你,你就應當首先主動真誠地去對待別人。你怎樣待人,別人也會怎樣待你。你與人為善、真誠待人,別人通常也會反過來如此待你。
有一個猶太工程師希望他的房東能夠降低房租,但是他的房東很難纏,許多人都做過這方麵的努力。但最後都失敗了。大家都一致得出了一個結論:房東不近人情,不好接觸。這個猶太工程師決定試一試,他給房東寫了一封信,說合同快要到期了,他將搬出去,實際上他不想搬走,如果能夠降低房租的話,他想繼續租下去。
沒過幾天,房東就帶著他的秘書來找這個猶太工程師。工程師以友善的方式在門口歡迎他,非常熱情。但是並沒有馬上談論房租的問題,而是先特別強調自己很喜歡他的房子,稱讚他管理有方,希望能夠再住一年,但是房租卻有點兒高。房東從來沒有碰到過一個這麼熱情而真誠的房客,他簡直不知怎麼辦才好。他開始向工程師訴苦,說其中有一位房客給他寫過14封信,有些信言辭十分粗魯,太傷他的自尊心;還有一位房客威脅他,如果他不製止樓上那位打呼嚕的房客,就要退租。房東高興地說:“有你這樣滿意的房客,我真是太輕鬆了。”房東在工程師沒有提出要求之前,就主動提出減收一點租金。工程師希望能夠再少一點,說出他能承擔的數目,房東沒有絲毫猶豫,便同意了工程師的要求。他剛要離開時,轉過身來問了工程師一句:“有沒有需要裝飾的地方?”工程師後來談到這件事時說道:“如果我用其他房客的方式要求減低房租的話,我相信我一定也會遇到相同的阻礙,我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是因為我的友善、同情和讚揚。”
用一顆誠心去善待我們身邊所有人,目的並不是拿真誠來換回別人的回報,如果這樣,我們本身就是不夠真誠的。真誠的目的不是交換,真誠是觸及心靈的感動。真誠也許今天讓我們吃虧上當,而虛偽也許會讓我們暫時占點小便宜,但是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對人真誠,才能贏得別人的信賴與支持。
1928年,散文家沈從文被中國公學學校聘為講師。沈從文那時才26歲。他學曆隻是小學文化,闖入上海的時間也不久,身上還帶著一股泥土氣息,卻以靈氣飄逸的散文而震驚文壇,頗有名氣。但是,名氣不等於經驗,也不等於膽量。在他第一次走上講台的時候,除原班學生外,慕名來聽課的人也很多。麵對台下渴盼知識的學子,這位大作家竟然整整呆了10分鍾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真是茶壺煮餃子,肚子裏有貨倒不出來。後來,他開始講課了,由於緊張,原先準備要講一節課的內容,在10分鍾內就講完了。課講完了,可是離下課的時間還早,沈從文沒有死撐麵子天南海北地侃下去,而是拿起粉筆,在黑板上一筆一畫端端正正地寫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課,人很多,我害怕了。”這老實可愛的真誠話語,引得課堂上爆發出一陣善意的歡笑。原本心懷不滿、認為他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學生,也毫無怨氣了。
沈從文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對學生不加掩飾的真誠,其實無論在哪裏,真誠的態度都會被人感知到的。所以不妨放棄虛偽與矯飾,用一顆誠心去待人處事,才能讓人從內心深處欣賞與尊重。真誠是無價的,它仿佛就是一泓清冽的天籟之泉水,它那樣的寧靜淡泊,卻讓人不得不駐足留戀。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尊重每一個人,這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堂必修課。要知道,每個人都希望被別人尊重,如果你想獲得別人的尊重,請首先尊重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