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後,老禪師油盡燈枯,圓寂前他把一本經書交到徒兒手中,翕動著嘴唇卻沒能來得及說出最後一句話。那經書徒弟年幼時就已經倒背如流,故而未曾翻閱便擱在了一邊。年輕的徒兒繼承師位後果然持廟有方,破舊的小廟不斷擴建。徒兒想,等待廟籌建完畢,一定謹遵老禪師的教誨去廣濟百姓,可是當寺廟頗具規模後,他卻又想,等廟宇具有規模後再濟助行善吧。時光荏苒,等徒兒年至耄耋,寺廟已是殿壁輝煌,良田百頃。可是,幾十年來他卻因忙於建廟,疏於善事,最終沒有做過一件有功德的事情。臨終前,徒兒突然想起老禪師留下的那本經書,當他翻開扉頁,頓然號啕大哭。但見經書上赫然寫著老禪師當年未及點明的忠告——助人一次,勝似誦經十年。
要想幫助別人,任何時候都是最好的時機。也許我們的幫助微不足道,但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積少成多,力量卻是巨大的。
從前有個國王,非常寵愛他的兒子。這位年輕的王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要什麼有什麼。可是,他從來沒有開心地笑過一回,常常愁眉緊鎖,鬱鬱寡歡。
有一天,一位魔術師走進王宮對國王說,他能讓王子快樂起來。國王興奮地說:“如果你能辦成這件事,宮裏的金銀財寶你隨便拿。”
魔術師帶著王子進了一間密室,他用白色的東西在一張紙上塗了些筆畫,然後交給王子,並囑咐他點亮蠟燭,看紙上會出現什麼。說完,魔術師走開了。
年輕的王子在燭光的映照下,看見那些白色的字跡化做美麗的綠色,變成這樣幾個字:“每天為別人做一件善事。”王子依此去做。不久,王子他果然成為一個快樂的少年。
事實上在生活中,一個小小的善行就可能拯救一個人的生命,一個小小的惡性也可以毀掉一個人的希望。如果一個人心存善良,去幫助別人,那麼自己也會像那個王子一樣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一日,佛祖閑來無事,從地獄之井向下望去,隻見無數生前作惡多端的人,正因自己的邪惡而飽受地獄之火的煎熬,臉上寫著無比痛苦的表情。此時,一個強盜看到了慈悲的佛祖,馬上祈求佛祖救他。佛祖知道這個人生前是個無惡不作的大盜,搶劫他人財物,任意屠殺生靈。但是,這個強盜也不是一次善事都沒做過。有一次走路的時候,正要踩到一隻小蜘蛛時,突然心存善念,移開了腳步,放過了那隻小蜘蛛,這成了他一生中罕見的善業。想到這裏,佛祖認為他還有一絲善心,於是決定用那隻小蜘蛛的力量來救他脫離苦海。
佛祖從井口垂下去一根蜘蛛絲,大盜像發現了救命稻草一樣拚命抓住了那根蜘蛛絲,然後用盡全力向上爬。其他在井裏接受煎熬的人也看到這樣的機會,於是蜂擁著抓住了那根蜘蛛絲,無論大盜怎麼惡言相罵,他們就是不肯鬆開雙手。蜘蛛絲上的人越來越多了。大盜因為擔心蜘蛛絲太細,不能承受這麼多人的重量,從而將自己脫離苦海的唯一希望毀壞,於是便用刀將自己身下的蜘蛛絲砍斷了。結果,蜘蛛絲突然消失了,所有的人又重新跌入萬劫不複的地獄。蜘蛛絲既然是佛祖拋下來的,怎麼會斷呢?大盜連最後的一點憐憫都沒有了,佛祖怎麼會救他?
善良與邪惡有時候隻是一線之隔,正如佛家所說的“一念為佛,一念為魔”。隻要是善事,即使是小善也要做;隻要是“惡”,即使是小惡也不能做。
不要吝惜自己的真誠與愛心,盡你所能地幫助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做善事,即使是很小的事情,得到的卻是自身內心的充實和人格的鍛煉,得到的是愛心的照耀與真情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