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運的到來是我們所無法預知的,麵對它的巨大壓力,怨天尤人隻會使我們的心情更糟。所以我們必須選擇一種對我們有好處的活法,換一種心態,換一種途徑,才能不為厄運的深淵所淹沒。
在漫長的歲月中,每個人都會碰到一些令人不快的情況,它們既是這樣,就不可能是那樣。但我們可以選擇:我們可以把它當作一種木已成舟的情況加以接受,並適應它;或者,我們也可以讓隨它而來的憂慮毀掉自己的生活。
小時候,我和幾個朋友在密蘇裏州的老木屋頂上玩,我爬下屋頂時,在窗沿上歇了一會兒,然後跳下來。我在左食指上戴著一枚戒指,往下跳時,戒指鉤在釘子上,扯斷了我的手指。我大聲尖叫,十分害怕,我想我可能會死掉。但等到手指創傷愈合,我就再也沒為它操過一點兒心。有什麼用?我已經接受了不可改變的事實。
現在我幾乎忘了我的左手隻有大拇指和另外三根手指。
幾年前,我在紐約市中心的一座辦公大樓電梯裏遇到了一個人,我注意到他的左臂由腕骨處切除了。我問他這是否會令他煩惱,他說:“噢!我已很少想起它了。我還未婚,所以隻有在穿針引線時覺得不便。”
荷蘭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紀的教堂遺跡,一段題詞令我印象深刻:“事必如此,別無選擇。”
在我們有生之年,我們勢必遇到許多不快的經曆,它們是無可逃避的,我們也是無法選擇的。我們隻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作自我調適,多做抗拒不但可能毀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許會精神崩潰。
我景仰的威廉·詹姆斯曾說:“心甘情願地接受吧!接受事實是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家住俄勒崗州波特蘭市的伊莉莎白·康莉在經曆了無數困難的折磨後,學會了這一點。
在慶祝美軍在北非取得勝利的那一天,康莉得到國防部的通知,她的侄子——那個她最愛的人——在戰場上失蹤了。又過了一段時間,她又接到通知,她的侄兒已死在戰場上……
親人的逝世讓康莉痛苦萬分,這件事打亂了她的生活。沒發生這件事之前,康莉一直快樂地生活著。她熱愛工作,她花了許多心血將這個侄兒培養成人。在她的眼中,他有著所有年輕人的優秀品質,她覺得以往所付出的一切,現在都會得到收獲……然而,突然間,一切都破碎了,她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康莉開始痛恨這個世界,為什麼一個這麼優秀的年輕人,在剛開始自己生活的時候,就被剝奪了生命?悲痛地打擊,讓她失去了對工作的興趣,對朋友及對所有一切的興趣。在悲痛中,康莉決定辭掉工作,遠走他鄉,避開所有的一切。
康莉準備寫辭職信的時候,在抽屜裏,她突然看到了一封信,一封她已經忘了的信——幾年前她的母親去世後侄子寫來的信。信上說:“當然,我們都會懷念她,尤其是你,我相信你會撐過去的。我一直都記得你教我的那些美麗的真理。記得你教我要微笑,要像一個男子漢,勇敢接受所發生的事情。”
這封信就像陰天裏的陽光,給了康莉極大地震撼,這讓她感覺到遠去的侄子就在自己的身邊,正在對她說:“你為什麼不按你教給我的辦法去做呢?一定要勇敢地撐下去,不論發生什麼事情,用微笑去麵對它,繼續過下去。”
被悲痛所困擾的康莉終於清醒了過來,她告誡自己: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經沒辦法挽回,她隻能夠像侄子所希望的那樣勇敢地活下去。康莉開始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振作了起來,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她寫信給那些在前線的士兵——那些還活著的別人的兒子,給他們鼓勵。晚上,她參加了成人教育班,培養新的興趣,結交新的朋友。她逐漸忘記了那件讓她痛苦萬分的悲劇。現在,康莉每天的生活都充滿了快樂和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