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疲勞往往不是由工作而起,而是由於憂煩、挫折和不滿等。厭倦感比艱辛的登山活動更容易讓你疲勞。
引起疲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倦怠感。下麵讓我們看看愛麗絲的例子。
愛麗絲是個公司職員,一天,她回家時顯得筋疲力盡、疲憊不堪。她真的是疲憊不堪——頭痛、背痛、不想吃飯,隻想上床睡覺。經不住母親一再要求,愛麗絲才坐到餐桌旁……突然,電話鈴響了,是男朋友邀她去跳舞!這時愛麗絲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整個人變得神采飛揚。她衝上樓,換好衣服出門,一直到淩晨3點才回家,她看起來一點也不顯得疲倦,而且因興奮過度而無法入睡。
愛麗絲瞬間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足以說明了某種問題。就在工作時,愛麗絲是不是真像她所顯現的那麼疲倦不堪呢?當然是的,因為她對工作感到厭倦,抑或對生命也感到厭倦。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也許有成千上萬個愛麗絲,你或許就是其中之一。情緒上的態度比生理上的操勞更易使人產生疲倦。
幾年前,喬瑟夫·巴馬克博士在《心理學檔案》發表了一篇實驗報告,闡述了倦怠感是如何導致疲勞的。巴馬克博士要幾個學生通過一係列枯燥無味的試驗,結果學生們都感到不耐煩想瞌睡,並且抱怨頭痛、眼睛疲勞、坐立不安,有些人甚至覺得胃不舒服。難道這些都是“想象”出來的?當然不是。這些學生還做了新陳代謝的檢測,檢測結果表明:當人們感到厭倦的時候,身體血壓和氧的消耗量顯著降低。而當工作較為有趣和富有吸引力時,代謝現象加速。
對此現象我也有過親身經驗,最近,我到加拿大落基山上的路易絲湖畔度假。我連續好幾天到珊瑚灣去釣魚,一路上穿過高於頭頂的灌木叢,跨過倒在地上的橫木——總共8小時的顛簸困行,我一點也不覺得疲累。為什麼呢?因為我太興奮了,並且預想自己即將獲得的戰果——6條剽悍的大鱒魚!但是,假如我對釣魚不感興趣,你想我會感覺如何呢?在海拔7000尺高的原始地方,一定把我累壞了。
有一位儲蓄銀行的總裁金曼先生告訴我一件事。
1953年7月,加拿大政府要求加拿大登山俱樂部提供指導人員,訓練威爾斯親王森林警備隊的隊員,金曼先生正是指導員之一。他和其餘被選中的指導員——年齡在42歲到59歲之間——帶領那群年輕隊員踏上征途。他們越過冰河,走過雪地,用繩子登上40米高的險峻峭壁。他們共攀越了邁克峰、副總統峰,還有加拿大落基山脈一帶幾個不知名的山峰。經過15個小時的登山活動,這群年輕力壯的隊員個個筋疲力盡。這些人的疲勞現象是否因為肌肉過度勞累?難道突擊隊員訓練沒有把他們的肌肉訓練得結實一點?當然不是,他們之所以筋疲力盡,是因為他們不喜歡爬山,以致好幾個隊員連東西都不吃就睡著了。倒是那些年齡大上二三倍的指導員還不致如此,那他們累嗎?當然,可是他們並沒有筋疲力盡。他們吃過晚飯,談了好幾個小時有關白天的經曆。他們沒有筋疲力盡,因為他們喜歡爬山。哥倫比亞的愛德華·桑戴克博士主持了一項有關疲勞的實驗。他持續不斷地安排一些令人感興趣的事務,讓一群年輕人保持近一星期不睡覺,他最後在報告中得出的結論是:“厭倦是唯一降低工作能力的原因。”
如果你從事的是腦力工作,使你疲勞的並不是因為已經完成的工作量,反而可能是你沒有做的工作量。舉例來說,上星期的某一天,你的工作老是被打斷,久候的信件沒有回音,約會取消了,一件件的麻煩事……那天,每樣事都不對勁,你好像什麼事也沒有完成。因此,回家的時候你筋疲力盡,頭痛欲裂。第二天,辦公室裏諸事順利,你比前一天多完成了好幾倍的工作。但是,回家的時候你仍然精力充沛,興致高昂。你一定有過這種經驗,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