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鍾情在文學作品中是富有戲劇性和充滿浪漫詩意的一個主題,而在報刊中,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關於一見鍾情結苦果、釀悲劇的警世故事。社會的婚姻指導也常以此來告誡青少年戀愛要慎重、理智,那是因為一見鍾情往往憑借直覺,是盲目性較強的心理吸引,而這種在瞬間萌發的戀情雖可撞擊出熾熱的火花,但並不都可靠、持久。下麵是萍萍的一次“豔遇”經過……
萍萍是某職業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她本是個開朗的女孩兒。但是,最近一段時間裏,她都生活在惡夢裏,她看到學校中一些人成雙成對地進出校園,她的內心經常有一種失落感。在夢中,她夢見自己非常地孤單,非常淒苦,卻始終找不到自己鍾愛的人,她的孤單感在夢中不斷以數萬倍的速度複製,直到將我全身的每一根神經都布滿,使我在惡夢中難以負荷,直到驚醒,心髒急劇地在跳,在痛……日複一日,萍萍知道自己已經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
那段時間裏,她的體重在急劇地下降,年輕的臉總也掩飾不住內心深深的疲憊感及憂鬱的神情。但是,那次短暫的不期而遇,徹底改變了她沉悶的心境。
那是星期六的早晨,她和媽媽一起在家附近的一家早餐館吃早餐,對麵的餐桌旁是兩位學生樣的青少年,在用湖南口音講話。於是,萍萍就帶著好奇,扭頭看了看那兩位男孩兒。其中一個男孩兒長得異常清秀,很帥氣。萍萍立刻感到身上有一種觸電的感覺。當她正出奇地看那位男孩子時,那位男孩也看了一眼,向萍萍回以淺淺地笑,後來,每當萍萍回憶起這一幕,她的心裏就有一種異樣的東西在蕩漾,她已被那位男孩所深深吸引……
後來,萍萍經常到那家早餐館吃早餐,總想與他再次邂逅,但是,奇跡並沒有發生。後來,萍萍的夢境出現了少有寧靜,盡管她沒有夢見那位“白馬王子”,但至少沒了那惡夢的追逐,心髒也不再那麼緊張地無序地跳了,對萍萍來說,那真是一個神奇的藥方。
心理透析
上述事例中萍萍的情況就屬於一見鍾情。有關實驗表明:一見鍾情需要多久,答案是30秒。根據英國專家所進行的大規模快速約會實驗,如果在30秒內無法讓異性印象深刻,那麼就注定成為“無緣人”。
一般情況下,男性經常被批評隻重視女性的外表,但實驗的結果卻恰好相反,對於外表,女生則比男性更挑剔。也就是說,男性如果想獲得女孩的芳心,隻有幾秒鍾的時間,因此,想要有一見鍾情的狀況,開場白異常地重要。
通常情況下,鍾情的青少年男女初次相見,除了對對方良好的學識和風度、優美的身體儀表、得體的進退談吐等外顯人格特征表示悅納、接受、欣賞外,異性交往在審美標準上的“生理效應”也是激發情感的重要因素。可以認為,陷入一見鍾情的青少年男女,一般都伴有一定的親近、愉悅、愛慕等情感的或生理的體驗與感受,這正是異性相吸的“自然”基礎,對於那些“身份”相當的青少年男女更是如此。
青少年朋友們都知道:初次見麵就有好感或者誌趣相投的情形,在很多情況下,在同性間也會產生,但這種感受是有別於彼此愛悅的異性在初次見麵就有的那種體驗。若“一見鍾情”是異性間首次相見便彼此愛慕的話,那麼“一見如故”則可以說是同性間初次相識就情投意合。不過,這種情投意合既可能是誌同道合、相見恨晚,也可能是奸邪相愛、臭味相投。從表麵上理解,一見鍾情與一見如故這兩種心理現象雖然在心理這程上是極其相似的,但是在生理機理與情感內容上卻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