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人在嬰兒時期根本是沒有情感體驗的小東西罷了,他們不會悲傷、孤獨、沮喪,隻知道吃喝拉撒睡。事實上並非如此。嬰兒在出生以後,情感上便會有以被愛、安全、舒適、信息刺激、獲得周到而持續的滿足這些需求。隻有在滿足了這些基本的需求後,嬰兒才有可能在情感方麵、智力方麵和社會交往方麵健康發展。
作為新生兒的父母,你可能要麵對這個幼小生命帶給你的種種不適,比如夜間嬰兒不停的哭鬧,你無法正常工作,無法再像從前一樣過二人世界。這還都不算什麼。等孩子稍微大一點之後,他又開始一遍遍地往桌子上爬,你根本無法讓他停止淘氣;或者你正在雜貨店的後排貨架前選東西,而你的孩子卻在另一頭胡亂地抓著貨架上的東西,當你好不容易從他手上掰出那件東西時,他卻發起脾氣來。這可能是每對新生兒的父母都要經曆的一個過程。不過,我相信,在這個過程中你體會到的更多會是初為人父母的喜悅。
當然,成為父母之後,你必須要擔負起讓孩子情智健康成長的責任。
剛剛出生的嬰兒是那麼的脆弱,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在感情上他都需要你極其細心的嗬護,你對待嬰兒的態度甚至可能決定了嬰兒日後的個性。如果在嬰兒時期,你能夠給孩子情感上足夠的安全感,那麼,你的孩子完全可以成為一個自信、樂觀、健康的小孩,而如果你總是忽略或者責怪你的孩子,那麼他則可能會因此而變得冷漠、悲觀、抑鬱。
愛爾維修說:“人剛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環境的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則變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隻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因此,在智力上,對嬰兒的早期幹預和智能開發越早越好。早期教育之所以針對0-3歲的孩子,也是把握孩子腦部發育階段的黃金期,來施予訓練的效力。因為3歲以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最關鍵時期。
當然,早期教育不等於提前進行讀、寫、算等技能訓練,或者每天忙於知道嬰幼兒能識多少字、能算小學幾年級的算術。早期教育的目的應當是以激發和培養嬰幼兒的學習興趣為主的,而不是去扼殺這種興趣,科學的早期教育必須是尊重兒童,包括尊重他們的人格、興趣、需要、發展特點的教育。
本書共分為五個部分。首先作為新生兒父母,我們希望你可以理解嬰兒在來到這個世界時的感受,希望你能夠清楚地知道嬰兒的需求,並盡量滿足他們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你也許會遇到像第二部分中我所提到的種種困惑和困難,但是我相信,本書所述內容可以給你最好的理解和幫助,希望你可以積極的調整自己以便盡快適應角色的改變。接下來你要給予孩子足夠多的關愛,讓孩子得以在情感發展上健康成長,在孩子智力發展上也多下一些功夫,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些是我們第三、第四部分所要講到的。最後一部分是對一些錯誤的早教理念的一些解讀及導正。
希望本書能夠幫助那些計劃或正在孕育寶寶以及剛剛成為父母不久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情感智力等多方麵健康成長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