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中醫美容的基礎理論(四)(1 / 3)

8、皮膚紫斑指皮膚上出現點狀或紫色改變,平攤於皮膚之上,撫之不礙手。

血熱妄行者,以青少年多見,驟然發病,紫斑發無定處,以小腿伸側多見,可微突於皮膚表麵,壓之不退色,分批出現。可因素有血熱,複感風邪,風熱相搏,迫血妄行;或因食入腥發動風之品,稟賦不耐而發病。

濕熱下注者,常見於女性青年,多發於小腿或股部,呈紫紅色,伴梅核大小硬結,疼痛,周圍可有輕度腫脹。硬結消退後,多不留痕跡。

脾失統血者,皮損紫暗平塌,反複發作,病程較長,可伴有麵色萎黃不華,食少倦怠等症狀。凡勞倦思慮,久病體弱均是其誘因。

瘀血阻滯者,多為“紫印”、“青記”,自幼或青春期開始發病,無明顯誘因,有家族史,進展緩慢,無全身症狀,皮損表麵光滑,可發於胸、背、腰、腹、四肢、顴顳、前額或眼瞼。

寒凝血滯者,紫斑好發於麵部、鼻部、耳郭、手足背,多見於青年女性,冬重夏輕,局部可有痛感。

9、皮膚白斑指皮膚出現點、片狀發白改變。

氣血失和者,皮膚突發圓形白斑,逐漸擴張,顏色乳白,中心可有點狀膚色加深,邊緣不整,但境界清晰,邊緣膚色加深,表麵無鱗屑,好發於麵、頸、臍周、前陰等,進展緩慢,可伴有情誌抑鬱,或煩躁易怒,失眠多夢,胸脅脹滿,月經不調等。多因七情內傷,複感風邪,搏於肌膚,氣血凝滯而然。

暑濕鬱膚者,多在夏令,發於頸、腋、胸、背、四肢伸側。呈白色或灰白色斑點、片,表麵微亮,有癢感,有細糠樣白屑。

蟲積白斑者,好發於少年兒童,多見於麵部,白色或灰白色,境界不鮮明,大小如錢幣,上有細糠樣白屑。多因飲食不潔,蟲積內生,氣血暗耗,不能上蒸於麵。

10、皮膚褐斑指皮膚出現點狀或片狀的褐色斑,不高出皮膚,撫之不礙手。又叫“黃褐斑”“肝斑”,發於妊娠期者稱為“妊娠斑”。

肝鬱氣滯者,褐斑以目周多見,淺褐色,顏麵,鼻周也可見。境界清晰,邊緣不整。伴脅脹,煩躁易怒,納差等,多和七情失調有關。

濕熱內蘊者,褐斑多從目周向口唇、鼻部逐漸加深,並可見於前額,麵積常較大,境界不清晰,常伴有脘悶身重苔膩。多因過食肥甘、辛辣炙之品,或脾虛生濕,濕鬱化熱,濕熱熏蒸頭麵。

陰虛火旺者,多見於鼻、額、麵頰部斑色較深,伴有五心煩熱,頭暈耳鳴。多因憂心思慮,或房勞不節,以致心腎不交,虛火上炎。

11、皮膚黑斑指皮膚上出現點狀、網狀、片狀黑斑,平齊於皮膚,撫之不礙手。黑斑較褐斑色深、而濃。

肝鬱氣滯者,黑色斑片對稱地分布於顏麵、前額、兩顴,亦可累及上唇。其形成機製同“褐斑”,但病情較為深重,治療也較棘手。

瘀血內停者,先天所生,多發生於單側眼瞼、顴、顳或顏麵,邊緣色淺而中心深,並可累及白睛。

脾虛不運者,黑斑見於麵頰、前額、耳後前臂、腋窩、成片出現,伴有納呆神疲,腹脹便溏,舌胖淡有齒痕。

腎陰不足者,黑斑多見於麵頰、前額、頸、手背、前臂、臍等處,如針尖、粟粒大小。

12、肌膚甲錯指皮膚發生限局或廣泛的幹燥粗糙,觸之礙手,形似魚鱗蟾皮的變化。

血虛風燥者,皮膚逐漸變成灰色,幹燥粗糙,狀如蛇皮,鱗屑呈汙穢或白色片狀,有白色溝紋,撫之礙手,以四肢伸側為甚,但麵部很少被侵犯,夏輕冬重,常伴有口幹咽燥,汗液減少,舌淡少津。多自幼發生,先天不足,脾胃失養,肌膚失於氣血濡養。

血熱風燥者,皮損初起為粟粒大小堅硬的丘疹,中有毳毛穿過,觸之礙手,以後融合成片,基底潮紅,多發生於肘膝伸側,甚者波及全身,皮膚幹燥脫屑,伴有掌蹠角化及皸裂,指甲增厚,輕度瘙癢,病程緩慢,多發生於青年素稟血熱之體,緣由心緒煩擾,五誌化火,血熱化燥生風而然。

濕熱阻絡者,皮損多對稱分布於頸項、耳後、顏麵、鼻周甚至可以達四肢及胸背中線,亦可明顯地單側分布,夏重冬輕。早期為堅硬的毛囊性丘疹,觸之棘手,膚色如常,而後表麵覆以油膩性灰褐色痂皮,數年後轉暗,融合成疣狀,常伴有惡臭。多因恣食辛香炙,肥甘厚味,致濕熱內蘊,阻遏絡脈,肌膚失養。

津液不布者,皮膚廣泛性粗糙。頸後、軀幹、肘膝處有密集的毛囊性角化性丘疹,觸之堅硬棘手,常伴有兩目幹澀,視物昏花,冬重夏輕,舌淡少津。多由饑飽勞碌、思慮過度或五味偏嗜,傷及脾土,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於肌膚。

13、痤瘡指多發於顏麵或胸背部的毛囊性紅色丘疹、白頭或黑頭粉刺、膿皰、結節、囊腫等。又稱“麵”“粉刺”“酒刺”。

肺熱者,顏麵部有與毛囊一致的丘疹,形如粟米大小,可擠出白粉色油性物質,以鼻周多見,輕度發癢,常伴有口幹鼻燥,大便幹結。多肺熱複感風邪,風熱鬱積肌膚。

胃熱者,皮膚油膩明顯,毛孔粗大,皮疹以口周多見,亦可見於前胸後背,見膿皰,炎症反應明顯,常伴有多食,口臭、口幹,喜冷飲,便秘等。多飲食不節,脾胃積熱,鬱於肌膚。

血熱者,麵部丘疹散在,以口鼻周圍及兩眉間皮疹較多,常伴有毛細血管擴張,遇熱或情緒激動時,麵部明顯潮紅,自覺有灼熱,月經前加重,大便幹燥,小便黃赤。多因情誌內傷,氣鬱化火,熱伏營血而發。

熱毒者,丘疹頂端常有小膿皰,炎症反應明顯,膿皰此起彼伏,反複不斷,膿皰消退後可留有凹陷性小瘢痕,形如橘皮,胸背常被累及,大便幹結,數日不行。多因肺胃蘊熱上蒸,複感外邪熱毒,內外相合,蘊於肌膚。

濕毒血瘀者,除丘疹、膿皰外,常以結節囊腫為主,皮膚油膩,皮膚表麵高低不平,愈後瘢痕較為明顯。多見於形體盛壯,素體濕盛者,複外感毒邪,阻滯經絡,氣血不和而然。

痰瘀互結,多見於痤瘡後期,皮損以較深的囊腫、瘢痕為主,病程纏綿,治療效果不佳。

14、皮膚疣指皮膚表麵的小贅生物,可發於全身各部,小如黍米,大如黃豆,表麵光滑或粗糙,形如帽針頭或花蕊,呈正常膚色或黃白色。

血虛風燥者,皮損膚色正常,質堅,表麵粗糙不平而帶刺,好發於手足背,掌蹠部,或頭麵部。一般無自覺症狀。

風熱者,皮損如帽針頭或綠豆大,扁平堅韌,膚色正常或淡褐色,表麵光滑,好發於麵部手背,微癢。

風熱毒者,皮損呈半球狀隆起的堅實丘疹,表麵光滑,中央有臍窩,刺破可擠出白色乳酪樣物。

氣血凝聚者,皮損堅實,中央呈黃白色硬結,壓迫時有明顯的疼痛,好發於手掌及足底部。

(三)毛發爪甲的美容辨證

1、毛發毛發烏黑亮澤,茂盛柔順是容貌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頭發要秀麗,首先要五髒強壯,氣血旺盛,沒有這些,頭發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出許多損美性的毛發病變。頭為諸陽之會,清陽之府,凡五髒六腑的清陽之氣皆上注於頭,為頭發生長的動力;經絡中太陽、少陽、陽明氣血的多少與毛發的榮潤直接相關;腎藏精,精生血,發為腎之華,血之餘,頭發營養的根源在腎,正如《醫學入門》所言:“腎華於發,精氣上升,則發潤而黑。六八以後,精華不能上升,秋冬令行,金削水枯,以致須發焦槁,如灰白色”。總之,陽氣、氣血、腎精對毛發的影響最為深刻。

(1)毛發病十因

1)腎虛說:腎藏五髒六腑之精華,精虛不能生陰血,致使毛發生化少源,故證見脫發或頭發過早花白。

2)肺損說:肺主宣發,助津液營血的敷布,內養髒腑,外濡皮毛、潤孔竅。肺氣虛常見毛發花白或枯焦。

3)血瘀說:《血證論·瘀血》言:“凡係離經之血,與養榮周身之血已暌絕而不合,瘀血上焦,或發脫不生。”《醫林改錯》言:“……頭發脫落,各醫書皆言傷血,不知皮裏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養發,故發脫落。”血瘀毛竅,新血難以灌注於發根,故常迅即出現大麵積的脫發。

4)血熱說:《儒門事親》說:“年少早白落,此血熱太過也。世俗隻知發者血之餘,血衰故耳。豈知血熱而發反不茂!肝者,木也。火多水少,木反不榮;火至於頂,炎上之甚也。”過食辛熱炙之味,抑或情誌抑鬱化火,或者少年血氣方剛,肝木化火暗耗陰血,或者血熱生風,風熱上擾巔頂,毛根失養,頭發會突然脫落或焦黃,或早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