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厚黑——低調做人的權謀術(三)(2 / 3)

武則天借助告密的材料,再利用酷吏掃蕩了李氏宗室的勢力。垂拱四年(公元688年),越王李貞、琅耶王李衝父子打起“匡複李唐王室”的旗號,自博州起兵討伐武則天,並聯絡諸王起兵相助。因諸王各懷鬼胎而沒有響應,結果李貞父子兵敗身死。武則天借機派酷吏周興負責追查餘黨。周興羅織罪名,很快就把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公巽、常樂長公主等拘捕至東都,逼令自盡。高宗之孫東莞公李融及霍王之子江都王李緒,被斬於市。霍王李元軌因有戰功而免死,囚人檻車,於流放途中死去。太宗第十子紀王李慎,也死在流放途中。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殺死蔣王李惲、道王李元慶、徐王李元禮、曹王李明。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酷吏周興密告澤王李上全、許王李素節謀反,致使二王及其親信全部被處死。同年又殺了豫王李查。接著又殺了南安王李穎等宗室子弟十二人,原太子李賢的兩個兒子也被打死。至此,唐宗室子弟幾乎被斬盡殺絕,還殺了李氏親戚、同黨數百家。

道路已經掃平,武則天終於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改國號為周,自立號為“聖神皇帝”。

武則天真正“以黑製黑”,還是體現在處置這些酷吏時。隨著告密和酷吏的橫行肆虐,造成了小人鑽營,世風敗壞,人心惶惶,冤獄遍地,怨聲載道。武則天認識到,這個權宜之計使命既已完成,該是收場的時候了。於是她示意下屬網織罪名給以前製造冤假錯案的酷吏,借他們的腦袋來安定人心穩定政局。

“請君人甕”這個成語便是這一時期有名典故。為了爭取民心,武則天還下了一道詔書,曆數酷吏的罪狀,將任用酷吏以來造成的災禍,統統歸於這些人身上。

以誠待誠,以謊治謊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要做到以誠相待,互守信用。但是,交往中難免遇上小人,在說實話、以誠相待會危害到自己甚至是集體的利益時,我們如果還老實巴交的說實話,那就顯得愚昧無知了。麵對不懷好意、滿嘴謊言的小人,我們不僅要以牙治牙、以謊治謊,還要做得天衣無縫,讓其信以為真、上當受騙,損失慘重後又找不出責怪你的理由,讓他知道你是不好惹的,從此再也不敢對你有沒有非分之想。

公元210年,周瑜率軍於赤壁大戰打敗曹操後,立即派魯肅出訪劉備,向其索要借用的荊州。諸葛亮聞聽此訊後,便對劉備說:“如果魯肅提起索要荊州的事,您便放聲大哭,哭到悲切的時候,我便有話說。”

魯肅來到荊州,見到劉備,一陣寒暄之後,便開門見山說明來意,是專程來討要荊州的。劉備掩麵大哭起來,魯肅莫名其妙地吃了一驚,問道:“劉皇叔為何如此悲痛?”諸葛亮此時便說道:“當初我們借用荊州時,曾許諾取下西川後便‘完璧歸趙’。細想想看,劉璋是劉皇叔的弟弟,都是漢朝的骨肉同胞,如果使用武力去奪取他的地盤,恐怕外人唾罵;如果不去奪西川,而又把荊州交回東吳,又無處安身,實在兩難,因此傷心難過。”緊跟著又說,“麻煩先生回東吳見吳侯之時,多美言幾句,把我們的難處稟告吳侯,寬容一些時候。”魯肅作難地說:“如果吳侯不同意,又怎麼辦呢?”諸葛亮又說道:“吳侯連親妹妹都嫁給劉皇叔了,怎麼會不同意呢?希望先生能多說好話,準行!”魯肅是一個忠厚老實的文官,也就相信了諸葛亮的話。

魯肅回東吳,如實地向周瑜作了彙報。周瑜一聽,頓足埋怨道:“您又中了諸葛亮的詭計啦!當初劉備投靠劉表時,就常有吞並的意圖,何況對西川的劉璋呢?這隻是借口罷了。現在我有一個辦法,可以算計諸葛亮,隻是您得再跑一趟。”魯肅問是何計,周瑜說:“你也別去見吳侯了,趕快去荊州對劉備說,如果劉備不好意思去奪西川,我們東吳出兵去取,得了西川後,作為嫁妝送給劉備,換回荊州,這樣可以兩全其美。”魯肅說道:“西川路途遙遠,地勢險惡,並非輕而易舉可得的,都督您這計劃是否行得通啊!”周瑜看到魯肅如此認真的樣子,便笑道:“您老兄也太死心眼兒了,您以為我真地要為他去奪取西川?我隻不過借口取西川,實際去奪荊州罷了。我軍假道荊州時,向他們索要糧草,劉備必然出城慰勞我將士,到時趁機把他殺了,奪回荊州,以解我心頭之恨,也免除老兄您的勞苦。”魯肅依計行事,又星夜奔荊州而去。

諸葛亮得知魯肅這麼快又重訪劉備,其中必有名堂,便對劉備說:“我猜想魯肅回去並沒有見吳侯,隻是到柴桑和周瑜商量了什麼計謀,又來誘哄我們。接見魯肅時,要見機行事,他說的話,隻要我點頭的,您就滿口答應。”商量停當,靜等魯肅的到來。

魯肅見劉備後,果真按照周瑜的吩咐謊稱道:“吳侯非常稱讚劉皇叔的品德高尚,便與眾將商量好了,東吳出兵替皇叔收服西川,然後以西川換荊州,當嫁妝送給皇叔,這樣對兩家都有好處。隻是有點兒小小的要求,當我軍經過荊州時,希望能供給些錢糧,以資謀師遠征之用。”劉備見諸葛亮示意之後,便表示同意。同時諸葛亮自己也說道:“如貴國雄師路過荊州時,我們自迎出郊外,犒勞三軍,請轉告吳侯和都督放心。”

魯肅回到東吳,稟告周瑜,周瑜拍案大笑道:“這次諸葛亮終於中我的計了!”隨即稟告吳侯,任命甘寧為先鋒,自己親領徐盛、丁奉、淩統、呂蒙五萬水陸大軍,向荊州浩浩蕩蕩駛來。到了夏口,周瑜問道:“荊州有人來迎接麼?”糜竺對周瑜說道:“皇叔便在城外等候,將與都督把盞接風。”周瑜自以為得計,大言不慚地說道:“今日為你家的事出兵遠征,犒勞軍將可要豐富一點兒。”糜竺點頭稱是,辭別而回。

周瑜領著眾將,策馬直奔荊州城前,卻不見劉備迎候,令軍卒叫門。城上軍卒問道:“你等是誰?”東吳軍卒答道:“我東吳周都督親自到來,快快開門!”城上伏兵霍然而起,刀槍林立。城樓上趙雲問道:“都督如何出動,究竟為何而來?”周瑜說道:“我是去替你們奪西川,你怎麼會不知道呢?”趙雲說道:“我家主公已識破了都督‘明取西川,實取荊州’之計,因此留我守城,看哪個輕易進城!”周瑜知情況有變,勒馬便回。

這時候,隻聽見四麵炮響,關公從江陵殺來,魏延從孱陵殺來,黃忠從公安殺來,張飛從秭歸殺來,喊聲震天,聲言活捉周瑜。嚇得周瑜大叫一聲,箭瘡複裂,墜落下馬,幸虧被侍衛急救回船。軍船駛至巴丘,得諸葛亮派人送來書信一封,拆開一看,信中既告以周瑜忠言,又刺得他痛處。周瑜讀罷自歎不如諸葛亮,而後朝天長歎道:“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便一命嗚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