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快樂分享給別人,你就擁有雙份的快樂;把你學到的知識與更多的人分享,就會有更多的人提高了能力,反過來會給你帶來有益的影響。所以,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與人分享是件快樂的事。
分享是一種博愛的心境,學會分享,就學會了生活。生活需要快樂,快樂就要分享。分享,可以在快樂自己的同時也快樂他人,一份快樂大家分享,就會成為N份快樂。分享是一種美德,分享要成為一種習慣。這樣,生活會更加美好!
人是高級動物,與人分享快樂,快樂翻倍,與人分享痛苦,痛苦倍減。與人分享自已的感受,同時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會使人獲得靈魂的安寧。
有一個故事,說一位猶太教的長老,酷愛打高爾夫球。在一個安息日,他覺得手癢,很想去揮杆。但猶太教義規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須休息,什麼事都不能做。
這位長老卻終於忍不住,決定偷偷去高爾夫球場,想著打9個洞就好了。
由於安息日猶太教徒都不會出門,球場上一個人也沒有,因此長老覺得不會有人知道他違反規定。然而,當長老在打第2洞時,卻被天使發現了,天使生氣地到上帝麵前告狀,說某某長老不守教義,居然在安息日出門打高爾夫球。上帝聽了,就跟天使說,會好好懲罰這個長老。
從第3個洞開始,長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績,幾乎都是一杆進洞。長老興奮極了,到打第7個洞時,天使又跑去找上帝:上帝呀,你不是要懲罰長老嗎?為何還不見有懲罰?上帝說:我已經在懲罰他了。
直到打完第9個洞,長老都是一杆進洞。因為打得太神乎其神了,於是長老決定再打9個洞。天使又去找上帝了:到底懲罰在哪裏?上二帝隻是笑而不答。
打完18個洞,成績比任何一位世界級的高爾夫球手都優秀,把長老樂壞了。天使很生氣地問上帝:這就是你對長老的懲罰嗎?
上帝說:正是,你想想,他有這麼驚人的成績,以及興奮的心情,卻不能跟任何人說,這不是最好的懲罰嗎?生活需要伴侶,快樂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分擔。沒有人分享的人生,無論麵對的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一種懲罰?
原來當快樂不能分享時,竟然也會變成一種懲罰。快樂如果能夠分享,快樂會加倍,痛苦如果能夠分擔,痛苦會減少。我們心裏會有壓力,一定有什麼事情困擾著我們,我們可能沒有辦法改變這件事,但要讓心裏的壓力減小,我們可以跟其他人傾訴,讓大家一起分擔。當然你要記得,不是隻有痛苦才找人分擔,快樂也要跟人分享,否則以後大家看到你就會躲得遠遠的。最後,你也町以想想,如果你願意當那個分享人家快樂的人,或是分擔別人痛苦的人,你也會是一個很幸福的人,因為有很多人感激你。
如果一個人不管看到怎樣的美景奇觀,假如他沒有機會向人講述,他就不會感到快樂。人終究是離不開同類的。一個無人分享的快樂絕非真正的快樂,而一個無人分擔的痛苦則是最可怕的痛苦。所謂分享和分擔,未必要有人在場,但至少要有人知道。永遠沒有人知道,那是絕對的孤獨,痛苦便會成為絕望,而快樂——同樣也會變成絕望!快樂與人分享,會變成兩份快樂;痛苦有人分擔,就隻剩下一半。快樂是一種心緒,足情感上的愉悅;快樂是一種體驗,是發自內心的快活。快樂是一隻占祥的島兒,能在心靈的枝頭唱出婉轉優美的歌;快樂是一支悠揚的樂曲,會在心深處舒緩地淌過。
與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快樂,就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而“快樂”和“幸福”同用一個英語單詞“HAPPY”,但是它們在中文裏還是有所區別。就快樂而言,就有許多種。但是隨便找一種快樂出來描述,性質都屬於情感的而非物理的。快樂是無法用尺度來衡量,無法用數據來分析的。它隻不過是人的大腦受到某種外界物質的刺激反應而已,而且據說是左半腦。有科學家測定,當佛家弟子人定的時候,左半腦比右半腦興奮;同時他們的表情是微笑的。快樂是精神上的,而財富是物質上的。快樂也許和財富有關,但兩者絕對不成相關比例。當然了,分享的重點是“享”,也絕對在精神領域而不在物質領域。還有人說,人生的最大快樂還有許多,比如創造的快樂、收獲的快樂,等等。但是在創造和收獲完成了以後,還有快樂嗎?有,那就是“分享”快樂。一個作家或藝術家,在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像是在看著自己的孩子那樣看著它的時候,無疑是快樂的。可那還不如在發表以後,與人分享,以得到讀者和觀眾理解欣賞的時候更快樂。
當我們在拿出一點什麼東西與人分享的時候,自己就已經收獲了果實。當你把擁有的果實與人分享的時候,這些擁有一定會被放大,越多分給一些人,就越放大多倍。快樂是一種情感,凡是情感,投射給四周都一定會產生反饋。反饋回來的快樂,應當不再是快樂的重複,而是快樂的升華。一個人有快樂時,大家一起分享,在自己快樂的同時,也給別人帶來快樂。所以說,分享是人生最大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