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百棺葬神軀 第二十九章:為什麼要殺我(1 / 2)

江伯神色嚴肅,看起來不像是在開玩笑,我心裏也有些忐忑起來,連忙坐在床上問江伯到底看出了點兒什麼。

江伯夾著煙抽了一口,問我:阿郎,古九州你知道嗎?

我點頭說知道一點兒。

江伯又問:那你知道古九州是哪九州嗎?知道古九州是誰劃分的嗎?

這個我還真不知道,古九州我明白,但要真讓我說出是哪九州我還真沒那個本事兒、學識,至於古九州是誰劃分的,我有點兒印象。

大禹治水成功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在諸侯的擁戴下大禹繼承了帝位並且封國號為夏,而大禹也在那個時候被人稱之為夏禹。夏禹是夏朝的第一個統領,他將天下劃分為九州,並且鑄造九鼎,以九鼎來象征九州的存在。

在曆史上古九州或許就是在那個時候被劃分出來的。

江伯暗自點頭證明我說的沒錯,接著他又說:古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關於九州的說法有點兒不確定,但是這並非是重點,即使九州的名字不確定,但是所包括的領域位置卻是一定的。

說到這,江伯估計是害怕我聽不懂,特地問我:能明白不?

關於古九州曆史上有很多說法,江伯所說的九州名稱應該出自於《禹貢》,事實上《禹貢》中對於九州的劃分也是較為準確的。除了禹貢上對於古九州的記載之外,還有很多對於古九州的解釋,這裏就不一一說起。

江伯的意思大致就是說:關於九州有很多說法和名稱,可歸根結底下來無論古九州的名稱和說法有多少,不可否認的是每一州的領域位置,大致都是一樣的。

“江伯你接著說,我沒你想象中的那麼笨。”我說。

江伯點了點頭,又說:九州在古代時並非是代表著整個華夏,九州合起來與現在的華夏相比隻不過是華夏的中央地段,至於蒙古、新疆、東北三省等地都沒有被劃分進九州之中。

聽到這,我心裏頓時一緊,隱約間明白問題出在哪裏了。

江伯又說:我猜測神圖是假的有兩個定論。第一,九州是大禹治水後大禹繼承帝位後由大禹親自劃分的,而魔書神圖卻流傳與黃帝大戰蚩尤時期,古籍中並未記載蚩尤是如何獲得魔書的,也沒有記載黃帝是怎麼得到神圖的,這隻能有兩種可能性。要麼是黃帝和蚩尤自己編造出的魔書神圖,要麼是魔書神圖的出現比黃帝和蚩尤還要早!

魔書神圖第一次出現是在黃帝大戰蚩尤時期,而神圖中記載的地圖卻是古九州的地圖。曆史上九州最早的出現是大禹時期,而大禹時期卻在黃帝大戰蚩尤之後!

我也知道了事情的重要性,掐滅煙頭,低聲說:有沒有可能是黃帝得到了神圖之後,將神圖中的寶藏私自藏了起來,然後把路線繪製在神圖上。後來大禹得到了神圖,根據神圖上的地圖劃分了九州?

這話不是沒有道理,因為我之前也看過一些曆史,有些曆史表明九州最早的出現很有可能是黃帝時期,但是這一說法一直沒有得到考證,也一直沒有得到確定。事實上也是如此,黃帝時期距離現在已經有了四千多年,誰能挖掘出其中隱藏的秘密?

“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但你不覺得這種解釋有些牽強了嗎?”江伯不以為然的說:“神圖的神奇我們也看到了,要是沒有守陵人在,我們誰都不可能猜測神圖真正的地圖不是在紙上,而是在天上。如果真如你所說,那是不是證明大禹得到魔書神圖的同時也找到了守陵人?要不然的話他怎麼會知道神圖中的內容?又怎麼會根據神圖的路線劃分出九州?”

仔細一想江伯說的,我還真覺得有些牽強。

我接著問:那第二個理論呢?

江伯在我房間裏四處看了看,將目光定格在我書桌的牆壁上。

我順勢望去,看到牆壁上貼著一張已經泛黃的地圖。這地圖貼了也快有十年了,那會兒我上學學地理的時候老師經常讓我們看地圖,還說最好把地圖貼在顯眼的地方,這樣一來隨時都能看到,隨時都能記起來。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這樣,反正我們村裏麵基本有學上的孩子家裏都會貼著一張地圖。

江伯走到地圖旁邊,從桌子上拿出一個筆,對著地圖畫了一圈,說:我畫下來的部位是古九州的範圍,你仔細看看有沒有什麼不對勁。

我走近看了一會兒,剛想說沒發現什麼不對的時候,忽然想到了群星構造出的星圖。

群星構造出的星圖和江伯用紅筆所畫下來的部位基本差不多,但是唯一讓人感覺到不對勁的是,群星構圖所指示的地方並沒有在九州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