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給劉伯溫送的毒藥是不是朱元璋授意的我不清楚,也是曆史上的一個懸疑。但我個人認為這事兒,十有八九是朱元璋想要的結果。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劉伯溫不看好胡惟庸,胡惟庸也和劉伯溫不對付,二人可以說是死對頭。
既然是對頭關係,兩人一朝為官,當今皇上怎麼可能看不出問題來?既然能夠看出二人不合,又為何讓劉伯溫的對頭胡惟庸去派人送藥?
由此可見,當時的朱元璋對劉伯溫或許真的起了殺意。
我歎了口氣,感覺有些惋惜。
曆史上像劉伯溫這種人很多,功高蓋主的罪名也很多,往往這種人最後的一個結果就是被皇帝賜死。有句話說的很好,叫做‘伴君如伴虎’。
你在皇帝身邊,學識太少得不到皇帝的重用。像劉伯溫這般學識過高,也不行,後麵會給你按上一個功高蓋主。
“這是江湖令出現的第三次,那第四次呢,第四次在什麼時候?”我猶豫了一下,繼續追問道。
老三說:“最後一次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是在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的軍閥年代,天下大亂,經常發動起戰爭。江湖在那個時候同樣也是動蕩的,戰爭發起就會有無數的死傷,也就在那個時候江湖上出現了一個門派,喚作是屍鬼門。屍鬼門可以說是徹徹底底的邪派,每每戰爭結束後,屍鬼門就會出現在戰爭現場,利用邪術、巫術來抽走戰死之人的陰魂,然後大規模的製造出刀槍不入、不知疼痛的傀儡。”
我忽然想到了曾經死在我手上的三爺,那個三爺就擅長傀儡之術,並且還把秦大友給製造成了傀儡。隻不過後來卻被我殺了,難不成那個三爺的術法就流傳於這個屍鬼門?
“後來呢?”我疑惑的問道。
老三歎了口氣說:“沒有後來了。”
“屍鬼門在江湖上臭名昭著,基本沒有人願意與屍鬼門為伍,更沒有多少人願意去得罪屍鬼門的人。後來有兩位江湖上有名的後起之秀,身上無緣無故的多出了兩個帶有帝皇二字的烙印。他們雖然本領高,但是見識卻少,對於這帝皇烙印知道的並不多,但是唯一讓他們忌憚的是,這帝皇烙印出現的太蹊蹺,蹊蹺到讓他們毫無察覺。為了搞清楚事情的真相,這兩位高手就開始在江湖上四處打聽帝皇烙印的事情,老一輩的江湖人都比較注重這些,所以就有人告訴他們關於帝皇烙印的事情。”
“這兩位高手聽到以後,一個唏噓不已不屑一顧,另一個則是較為注重。江湖人告訴他們說,帝皇烙印出現以後三天內必有任務頒布,你們要是不去完成就會死亡,完不成會怎麼樣沒有人知道,因為得到帝皇烙印的人,最終都完成了任務。”
“兩個高手,隻有一個把這件事情當做了一件事情,而另一個卻完全不給予理會,他認為那麼長時間過去江湖早就要更新換代了,怎麼可能老是被這種傳聞給唬住?可以說他完全不在意。”
“果不其然,不到三天的時間,便有人給這兩位高手頒布任務,任務則是剿滅屍鬼門。手持帝皇令的人,既然頒布給這兩個高手任務,那就肯定會做好充分的準備。換句話說,既然把任務頒布,那這兩個人就會完成,要不然的話手持帝皇令的人為何會找他們兩個,又為何僅此就找兩個人?所以說這件事情他們兩個肯定能夠完成。”
“然而,事情發生了許多的變故。有一位高手不屑於聽令手持帝皇令的人,並沒有如約而至,隻有那一位高手上了屍鬼門。之前也說過,既然是手持帝皇令的人頒發了任務那兩個人一起肯定能完成,但若是一個人的話,就不一定能完成。所以那位高手在執行任務時,身受重傷,但他並未因此逃離,而是奮力的去擊殺屍鬼門的所有人,最後重傷至奄奄一息。”
我歎了口氣,有點兒不知道怎麼去評價那位高手。因為之前也曾說過,若是沒有完成任務,很有可能會被手持帝皇令的人給殺掉。
我想,當時那位高手的心裏應該是這樣:隻有完成任務才能活著,現在我顯然無法完成任務。橫豎都是死,倒不如多殺幾個屍鬼門的人,如此一來也能少許多禍害。
“後來呢,後來怎麼樣了?”我追問。
老三歎了口氣說:“後來獨上屍鬼門的高手被人救走,至於被誰救走暫且不提。而那位沒有上屍鬼門的高手在第三天就已經死在江湖上除名,從未在有人見過他,許多人都認為他是被手持帝皇令的人給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