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陳叔寶的話,就不得不提到貫穿他一生的摯愛張麗華。
張麗華(559年-589年),南朝陳後主叔寶寵妃,揚州人,張麗華的父親以前是窮大兵,陳叔寶當太子的時候,張麗華的爸爸和哥哥已經窮得靠編織席子謀生,就把她送進了太子宮。剛進宮的時候,張麗華做婢女伺候陳叔寶的愛妾龔氏(即後來的龔貴嬪)。
陳叔寶見張麗華生得漂亮,臨幸了她,張麗華運氣好,生了兒子。陳叔寶當上皇帝(南朝陳後主),封張麗華為貴妃。
張麗華也確是藝貌雙佳,更難得的是,她還很聰明,能言善辯,鑒貌辨色,記憶特別好。當時百官的啟奏,都由宦官蔡脫兒、李善度兩人初步處理後再送進來,有時連蔡、李兩人都忘記了內容,張麗華卻能逐條裁答,無一遺漏。
起初她隻是執掌內事,後來開始幹預外政。陳叔寶寵愛貴妃張麗華,“耽荒為長夜之飲,嬖寵同豔妻之孽“,到了國家大事也“置張貴妃於膝上共決之“的地步。後宮家屬犯法,隻要向張麗華乞求,無不代為開脫。王公大臣如不聽從內旨,也隻由張麗華一句話,便即疏斥。因此江東小朝廷,不知有陳叔寶,但知有張麗華。
在隋史中記載,隋開皇九年(589年)隋軍破建康(南京)城,陳後主、張貴妃、孔貴嬪三人逃入景陽殿前的古井。隋軍在井上拉繩,但覺異常沉重,拉上來後才發現,原來陳後主、張貴妃、孔貴嬪三人同挽一繩上來。
此時張麗華全身濕透,衣裙貼身,更顯秀美。晉王楊廣為其麗容所動,欲納為妾。隋軍元帥高熲說:“武王滅殷,戮妲己。今平陳國,不宜娶麗華。乃命斬之。”《隋書?高熲傳》。張麗華與孔嬪妃被斬於青溪大中橋畔,年僅三十歲。
陳楓見胖子依舊驚魂未定,便衝著大家擺了擺手,忙道:“既然都知道陳叔寶的墓了,就別再糾結雕的是誰了,咱們還去看看那八隻鼎吧。”話音剛落,大家都是點頭讚同。“你們最好戴上手套,萬一這些東西上有毒就不好辦了。”
在波叔的提醒下幾人很快戴上了耐酸堿橡膠手套,這種手套對酸堿性物質有超強的耐久性,柔軟舒適,穿戴方便。
燈台的火光照到這裏也變得十分柔弱,五人隻好再次開啟手電,八隻古樸無華的巨鼎圈成一個八角形,每隻青銅鼎的距離都一般無二,高度約有一米五左右,直徑兩米左右。“咦,上麵有字。”
“是啊,好像每個鼎都有欸。”陳楓也好奇地蹲了下來,看著離他最近的青銅鼎上麵的文字,“侍中、驃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蕭摩訶箋。”由於青銅鼎保養得十分不錯,雕刻的也十分清楚,還是楷書寫的,自然而然被陳楓念了出來。
“蕭摩訶?那不是陳國的著名大將嗎?難道這棺槨裏的人就是他?”胖子詫異道。這時波叔也是有些迷茫,“這墓室中皆是戰爭風格,看來這就能對得上號了,不過帝王陵中怎會放著蕭摩訶的遺體呢?就算他功勞再大,在古代也無法與帝王比肩,莫非還有其他的特殊用意?”
“這鼎上好像說的是他的生平事跡。”林琅天指著鼎上的圖案解釋道。萬穹宇也說道:“你們聽說過九鼎的故事嗎?”
“自然是知道,”胖子本就懷疑萬穹宇,見他又在賣弄學問,故意道:“相傳,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征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表示統一天下。”
萬穹宇無視胖子的得意表情,淡然道:“他說的沒錯,不過我想說的不是這個。”這話一出,胖子就急了,“那你想說什麼?”“在商代,鼎是王室貴族是身份的象征,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在死後,他們的功勞事跡也會刻在鼎上並與他們的屍體一同下葬。”
“你的意思是說陳國模仿商朝給蕭摩訶築造八鼎來歌頌他?”陳楓順著他的意思道。他點了點頭,“極有可能。”
觀察了一圈回到他們身邊的波叔也發言道:“萬先生說的是一種可能,不過我也想到一種。”“哦?波爺不妨說說看。”
“萬先生可知陳國滅亡後蕭摩訶的情況?”“他並沒有死,而是被隋文帝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後與漢王楊涼起兵謀反,兵敗被殺。”“如果,按照曆史記載,陳叔寶知道蕭摩訶並未殉國,而是成為了隋朝的臣子,你說若你是陳國後主,最衷心於你的大臣卻成為了滅你國家的大臣,你做何感想?”
萬穹宇聽波叔所言確有幾分道理,但他反駁道:“那又為何在這鼎上刻上他立下汗馬功勞的故事?這不是自相矛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