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人體漫遊記1(2 / 3)

冷風吹,眼淚流

寒冷的冬天,北風一吹,有的人眼睛就不由自主地嘩嘩掉下淚來。這是因為受到冷空氣的刺激,淚腺分泌過多的眼淚的緣故。這是淚腺的一種保護性生理反應。如果治療的話,可以配合針灸、熱敷或中藥治療,也可以適當用抗生素眼藥水,比如氯黴素眼藥水等。

打針打在屁股上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日常生活中,感冒、發燒、胃疼等疾病總會不期而至,讓身體健康大打折扣。病來如山倒,假如生病了,首要做的事情,就是趕緊吃藥、打針。畢竟,病情耽誤不得。

在醫院打針時,護士阿姨總是拿一根棉簽,沾上碘酒或酒精,在屁股上擦一下,先消毒。緊接著,猛地一下將針頭紮進屁股,偶爾用指頭捏幾下肌肉,一是為了不讓你覺得太疼,二是讓一管藥水盡快推進去。可奇怪的是,為什麼打針不在胳膊上打,而要在屁股上打呢?

屁股是首選

實際上,胳膊注射和屁股注射這兩種都屬於肌肉注射,是醫生常用的注射方法。要是生病了,除了吃藥,打針是為了能讓液體藥物直接注射到皮膚下的肌肉裏,讓藥物發揮作用。可哪裏的肌肉最合適呢?

如果注射劑量小的話,最好是屁股,準確地說,應該是在臀部的上部。那裏有全身最肥厚的肌肉,大的血管、神經和骨骼組織又比較少,紮針不會受到太大的傷害。更重要的是,臀部的肌肉層毛細血管豐富,特別有利於液體藥物的吸收,所以療效會比較好。同時,這種注射十分安全,可以形成一個局部的藥庫,能夠做到緩慢持久地向血液輸藥。不過,在打針時還要注意,因為屁股上有肥厚的皮下脂肪,針頭要穿過脂肪層,紮進肌肉裏,否則藥液注入脂肪裏,效果就不理想了。

閑話注射器

接下來說一說針管。針管,也就是注射器。它的體積小,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是醫院最常見的一種醫療器械。但它的發明和改進,卻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時間。早在我國漢代,就出現了灌腸器。據記載,醫學家張仲景用小竹管灌肛門來治療疾病。這種小竹管就是灌腸器,可以說是注射器的雛形。

15世紀,意大利人卡蒂內爾就提出了注射器的原理,他設想用一種推進器可以將藥液注入人體。但直到1853年,法國的普拉沃茲才用白銀製作了世界上第一個活塞式注射器,它的容量隻有1毫升,並有一根刻有螺紋的活塞棒。後來,英國人弗格森第一個使用玻璃注射器。我們知道,玻璃透明度好,可以隨時看到裏麵藥物的注入情況。現在的注射器,都是用塑料製造的一次性的,這讓交叉感染的機會大大減少。然而,這種注射器存在著種種缺點。首先,藥物必須加工成水溶液。其次,是注射器必須配有針頭,隻有醫護人員才能為病人注射。目前,市麵上已出現了無針頭注射器、噴射注射器、電子注射器等,但願往後打針將不再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

輸液找靜脈

要是病得不輕,光打針顯然是不行的。這時,就要輸液。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護士在輸液時,會先捆住你的手腕,然後拍拍你的手,再在手背上找準位置,一下子紮進去。那麼,她為什麼要把手腕捆住呢?

這還得從血管說起。說來有趣,人體主要有兩個血管,一個是動脈,另一個是靜脈。動脈負責把從心髒流出的血液送往全身各處,而靜脈則是把經過代謝的血液運回心髒。這兩條血管都在皮膚裏麵,相對來說,靜脈更容易發現。紮緊手腕,主要是為了讓血液暫不流通,更加容易發現靜脈,一下子就找到了血管。這樣,藥物也可以正常地流遍全身,發揮藥效了。

肝膽相照

俗話說,“肝膽相照”,這個詞兒常用來形容朋友間的珍貴情誼。原來,肝和膽這兩個器官不僅位置相近,而且,肝髒產生的膽汁會儲存在膽囊內,並被濃縮。一旦需要,膽汁會重新進入腸道,幫助小腸把食物分解得更加充分。它們好像一對生死之交的鐵哥們兒,誰也離不開誰。

肝髒不可或缺

先說說肝髒。它位於人體腹部的右上方,是一個褐紅色的器官,呈三角形。雖然長得不起眼,但作用巨大。據研究,成年人肝髒的體積約為25×15×6立方厘米,大約有1500克重。可以說,肝髒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能夠維持人的生命和內外環境的穩定。

肝髒是由數十億的肝細胞構成的,它主要有三大功能。首先是消化功能。腸道內的脂肪等營養物質就是通過膽汁來消化的。二是造血功能。胎兒在媽媽肚子裏兩個多月的時候,肝髒是胎兒最主要的造血工廠。直到5個月大時,肝髒的造血功能才逐步被骨髓替代。三是解毒功能。如果有毒的物質到達肝髒時,就會被肝髒短時加工,代謝中產生的毒物或外來的毒物都被分化瓦解了。

嚇沒嚇破“膽”

接下來,再來說膽。膽是最常見的一個詞,比如,“聞風喪膽”、“嚇破了膽”等。那麼,膽真的能被嚇破嗎?還是先去了解一下它吧。膽囊位於肝髒下麵,是一個黃綠色的小袋子,大小和形狀都很像一個梨。一個成年人的膽囊通常長8—12厘米,寬3—5厘米,可以容納30—60毫升的液體。

膽囊裏的液體就是膽汁,味道很苦,可它並不是膽囊產生的,而是由肝髒分泌出來的。肝髒產生膽汁後,並不直接進入腸道,而是先通過膽囊,然後經膽囊的黏膜濃縮,把膽汁內的有效成分儲存在膽囊內。一般來說,人在吃飯三四個小時後,食物就到了十二指腸,這時膽囊就會產生一種叫縮膽囊素的激素,它能使膽囊收縮,膽汁就被排入了十二指腸。正是有了膽汁的幫助,進入人體的脂肪才能很容易分解成更小的微粒,最後被人體吸收。

現在你知道了吧,膽不是控製感情的器官,它是不會被嚇住的,更不會因嚇一跳而死亡。那些因“嚇破膽”而致死的人,不過是心髒驟然停跳的結果,與膽毫無關係。

膽量大就膽大?

古人認為,越勇猛的人,“膽越大”,膽子也越大。在《三國演義》中,薑維足智多謀,文韜武略,堪稱奇才。他死後被開膛,隻見他的膽“大如雞卵”。這突出了薑維的過人膽識。

膽的大小與膽量果真有關嗎?我們知道,膽囊是人體的重要內髒器官之一,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助消化。而膽量是一個人的性格特征。膽量的大小一般是在後天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它和一個人的親身經曆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有一個共同的“膽”字,就把兩個毫不相幹的事物毫無理由地扯到一起,這與鬧笑話簡直沒有什麼區別。可見,人膽量的大小與膽的大小沒有任何關聯。

胰腺助消化

胰腺藏在胃的後麵,是一個長而窄的腺體,像一把黃色的勺子。在整個消化係統中,作用不可小看。由於胰腺的參與,食物才能被更徹底地消化。相反,如果沒有胰腺的協助,就是吃再多有營養的食物,也會白白地浪費掉。這主要是因為胰腺能分泌胰液,它是一種無色透明的堿性液體,對蛋白質、澱粉和脂肪的消化能起到促進作用,使人體對營養成分吸收得更好。

紅色精靈在舞動

哎喲,流血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過不小心劃破手指的經曆,這時候,鮮紅的血液一下子就冒了出來,疼極了。在人的身體裏,血液就像紅色的精靈,不停地運動,把氧氣和養分輸送到全身。如果血流盡了,人就會死去。

血的重要,在電影中更為突出。如果沒有鮮紅的血,故事的情節就不會那麼動人心魄、扣人心弦。現在,世界各國通用的危險信號都和血一樣是紅色的。說到這裏,你一定會問,血液怎麼是紅色的,難道沒有其他的顏色嗎?

紅色怎麼來

我們知道,植物生長不僅需要氮、磷、鉀,還需要硼、鋅、錳、鐵等微量元素。在人的身體內部,也含有多種微量元素,鐵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種。可不要小看了這一點點的鐵,正是因為有了它,血液才變成紅色的了。人體中的鐵元素隻有一小部分含在肌肉、肝、脾等器官裏,絕大部分都集中在血液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裏。

在血液中,紅細胞負責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它的主要成分就是血紅蛋白。這是一種含鐵的結合蛋白質,由球蛋白和血紅素組成,其中關鍵部分是能夠攜帶氧分子的含鐵血紅素。每個紅細胞有四個含鐵血紅素分子,所以,—個紅細胞可以攜帶四個氧分子。由於鐵和氧相互作用,血液就變成了紅色。

藍色血液不稀奇

如果采集了血液樣本,放在顯微鏡下看,你會發現,血的顏色似乎變了,不再是紅紅的,而是淡黃色的。這是怎麼回事?這要從血液的成分談起了。原來,血液由細胞部分和非細胞部分組成。細胞部分有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非細胞部分為血漿。血漿的主要成分是水、氨基酸、糖類、脂類、維生素、無機鹽等。在顯微鏡下,我們看到的都是淡黃色的血漿,因此這時候血液也就變成淡黃色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世界上有沒有其他顏色的血液呢?回答是肯定的。就拿生活在海裏的動物鱟來說,它的血液就是藍色的。這是一種節肢動物,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4億多年,有“活化石”之稱。由於它長得像一個大大的馬蹄,所以得名馬蹄蟹。有趣的是,它的血液中含有銅元素,當銅和氧結合後,形成血藍蛋白,所以它的血液當然是藍色的了。說來奇怪,這種藍色血液一旦接觸細菌,就會凝固。科學家已經從中提取出了“鱟試劑”,可以快速地檢查出病人有沒有被細菌感染,做出準確診斷。

觀顏色知病情

健康人的血液一般為紅色,如血液的顏色發生變化,則提示我們,可能與某些疾病有關,應該引起注意。如果是暗紫色,說明你的肺部出了問題。由於氧氣供應不上,導致機體缺氧,使血液中的氧和血紅蛋白含量降低,血液就會變成暗紫色。但是,如果鐵元素含量過少,後果也不堪設想。缺鐵性貧血就是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研究發現,這種疾病並不是單純由缺鐵引起的,還與偏食、挑食,最終導致營養不均衡,缺少某些營養素有關係。所以,專家建議,吃飯要多吃一些富含鐵的食物,像海帶、紫菜、木耳、西紅柿、瘦豬肉等。這就是膳食平衡的道理。

肌肉發動機

走路、吃飯、寫字、跑步,我們每天要完成各種動作,肌肉可謂響當當的主角。每個人全身的肌肉共有639塊,占體重的35%~45%。其中,大塊的肌肉,有2千克重,而小塊的,僅重幾克。這些大大小小的肌肉相當於人體的發動機,一旦發動起來,能伸能縮,配合默契,在大腦的命令下,讓我們做出各種步調一致的動作來。

事實上,肌肉全由肌細胞組成,有三種類型。先說平滑肌,它運動得雖然慢,但也持久,不受人的控製。就像腸子不停地蠕動,你想叫它停也沒辦法。這種肌肉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容易拉長。小小的胃能裝下大它七八倍的食物,就是這個道理。而骨胳肌主要附在骨頭上,運動快,並且有力,不過就是耐力差了點,易疲勞。因此,在劇烈運動後,人非要歇一歇才行。最後,說一下心肌。作為心髒特有的肌肉組織,它是人體中最勤勞的肌肉,晝夜不停地工作,帶動心髒有節奏地跳動。

肌肉大家族

現在,來看看肌肉家族的具體情況。在所有肌肉中,要說最善於表達感情的,當屬表情肌。在我們的臉上,表情肌一旦收縮,嘴巴和眼改變形狀,出現各種皺紋,就產生了各種表情。可別小瞧了這表情肌,知道吧,它能組合出7000多種不同的表情,難怪人的表情會這麼多呢。

再看小腿肌,爬樓梯、散步、跑步,隻要與走相關的工作,就少不了小腿肌,真可謂出類拔萃的肌肉。不過,如果要問,哪塊肌肉最忍辱負重,答案非屁股上的臀大肌莫屬。我們知道,在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時間都是坐著的,這就離不開臀大肌的幫助。正是它的忍辱負重,我們身體的其他部分才有了輕鬆和舒適。可見,這臀大肌的功勞是大大的。

力量哪裏來

說到這裏,你一定好奇,如果有人打你一拳,會感覺疼痛。那麼,肌肉是怎麼產生力量的?這和肌纖維的收縮有關係。

所謂肌纖維,其實是一種細細的纖維,直徑10—100微米。在高倍顯微鏡下,你能清楚地看到,每根肌纖維又由幾百到幾千根肌原纖維構成。而一根肌原纖維又由1500根肌球蛋白細絲和3000根肌動蛋白細絲構成。肌肉能伸能縮,全是肌原纖維中的這兩種細絲滑動的結果。據研究,如果把全身600多塊肌肉合在一起,同時收縮,力量可達25噸,簡直令人不可思議!如果你堅持體育鍛煉,不但可以增強肌力,而且可以促進肌肉發育,提高身體抵抗力。當然了,采用科學的方法來鍛煉是非常重要的哦!

人造肌肉顯威力

肌肉發動機效率非常高,不是一般的機器所能企及的。科學家發現,肌肉將食物的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效率高達80%。而現代化的機器,能量轉換率隻有30%,大部分能量都白白浪費掉了。目前,美國已研製出一種超強的“人造肌肉”,以電池為動力,由電線、懸臂和玻璃瓶組合而成。從外觀來看,它與天然肌肉簡直是天壤之別,但這種肌肉的舉重能力是一般骨骼肌的100倍。怎麼樣,很神奇吧!

看來,肌肉家族很了不起。是的,沒錯!肌肉堪稱人體的“發動機”,肌肉家族的每一位成員都各自為陣,為你的正常動作做著自己的分內之事,貢獻可不是一般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