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透過現象,看到上司的真正意圖(1 / 1)

古代的帝王在即位之初,或是某些較為嚴重的政治關頭,時常要下詔求諫,讓臣下對朝政或他本人提意見,表現出一副棄舊圖新、虛心納諫的樣子,其實這大多是一些故作姿態的表麵文章。

作為一個帝王,是不會輕易承認自己的錯誤的,更不要說讓一些人對自己指手畫腳了。可是卻有一些實在的大臣,真的不知輕重地提了一大堆意見,於是在不知不覺中招來了忌恨,埋下了禍根,過後遭到了打擊報複。

唐高宗李治要立武則天為皇後,遭到長孫無忌、遂良等一大批元老重臣的反對。李同長孫無忌、遂良一樣,也是顧命大臣。有一天,李單獨謁見皇帝。李治問他:“我要立武則天為皇後,遂良堅持認為不行,他是顧命大臣,若是這樣極力反對,此事也隻好作罷了。”李明白,反對皇帝自然是不行的,而公開表示讚成,又怕別的大臣議論。便說了一句滑頭的話:“這是陛下家中的事,何必再問外人呢!”這句回答真是巧妙,既順從了皇帝的意思,又讓其他大臣無懈可擊。李治因此而下定了決心,武則天終於當上了皇後。反對派長孫無忌、遂良都遭到了迫害,隻有李一直官運亨通。

其實,李治立武後的想法早就不可更改了。長孫無忌、遂良等的麵折廷爭固然令人敬佩,但也隻是徒然使自己遭到迫害而已。

如今,對於那些固執到不可救藥的上司也應如此,如果下屬不能看出上司的意圖,而一定要和上司較真,那麼吃虧的隻能是當下屬的你。雖然不能眼看著上司犯錯,但是在無法阻止,或是來不及阻止時,最好還是退一步吧,否則下屬連以後見到上司的機會都沒有了,會直接被掃地出門。許多事物都是以假象存在的,如果想做出正確的行動,首先就要做出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