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蘑菇管理原則”是上個世紀70年代,由一批年輕的電腦程序員提出來的。這些天馬行空、獨來獨往的人早已習慣了人們的誤解和漠視,所以年輕的電腦程序員就經常形容自己“像蘑菇一樣地生活”。因為蘑菇長在陰暗的角落,得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自生自滅,隻有長到足夠高的時候才開始被人關注,可此時它自己已經能夠接受陽光了。在這條“原則”中,自嘲和自豪兼而有之。
“蘑菇”的經曆,就是把初學者置於陰暗的角落(不受重視的部門,或打雜跑腿的工作),澆上一頭大糞(無端的批評、指責、代人受過),任其自生自滅(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這對於成長中的年輕人來說,就像蠶繭,是羽化前必須經曆的一步。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一段“蘑菇”的經曆,但這不一定是什麼壞事,尤其是你一切都剛剛開始的時候。對於剛出校園的學生來說,一般都有一些通病:自命不凡、激情四射、驕傲浮躁、不甘心做配角等。讓他們當上幾天“蘑菇”,能夠消除他們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讓他們更加接近現實,看問題也更加實際。
一個組織,一般對新進的人員都是一視同仁,從起薪到工作都不會有太大的差別。無論你是多麼優秀的人才,在剛開始的時候都隻能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而如何高效率地走過生命中的這一段,從中盡可能多地汲取經驗,成熟起來,並樹立良好的值得信賴的形象,是每個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必須麵對的問題。無論你是多麼優秀的人才,在剛開始的時候都隻能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成大事的人,都要經得起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