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要“出力”,更要“出聲”(1 / 1)

在人們傳統觀念中,往往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意識,認為隻要貨好,就不愁沒有買家。

即使在現代的職場上,也有許多人存在這樣的觀念,認為隻要自己努力做事了,即使再默默無聞,也會被領導看在眼裏,從而使自己得到相應的回報。

現實情況是:這種想法不但常常收不到這種效果,有時反而會讓別人認為你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傻冒兒”。

鄉下的貨郎,他們生意的好壞,往往取決於叫賣的吆喝聲,隻要能吆喝得聲色並茂,貨色是否優良倒在其次。這個道理,表明了“酒香不怕巷子深”這一俗語存在著一定的不合理性,最起碼在某一些方麵是這樣的。

現代廣告業之所以如此發達,恐怕原因也在於此。君不見年年中央電視台的廣告標王之爭是如何的激烈。各商家之所以舍得那樣大出血本,就在於宣傳能帶來巨大的效益。

具體到一個人做事,道理也是如此。職場上的競爭雖不及商場上那樣激烈,但如果你一直像老黃牛一樣出力不出聲,那是很難顯示出你所創造的價值的。自然也就得不到無論物質還是精神上的肯定。而這種結果,反過來又會挫傷你的積極性。因此,在實質上,努力而不表現自己,不是自謙,而是自損。努力而不表現自己,不是自謙,而是自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