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初學咋練的(1 / 2)

易筋經雖然傳說是天竺和尚達摩,為了傳授真經,隻身東來。一路揚經頌法,後落跡於少林寺。達摩內功深厚,在少林寺麵壁禪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達摩會意後,留下兩卷秘經,一為《洗髓經》,二是《易筋經》。《洗髓經》為內修之典,歸慧可,未傳於世。《易筋經》為外修之書,留於少林,‘流傳至今。然而現代考古資料證明,《易筋經》,實為明末天台紫凝道人所創,原係道家導引之術,與佛教實無幹係。

“易”是變通、改換、脫換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經”則帶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經》就是改變筋骨,通過修煉丹田真氣打通全身經絡的內功方法。《易筋經》分為內經和外經兩種,內壯神勇、外壯神力的說法就是從這兩種練習方法中得來的。其“內壯神勇”提到練習該功法之後,“從骨中生出神力,久久加功,其臂、腕、指、掌,迥異尋常,以意努之,硬如鐵石,並其指可貫牛腹,側其掌可斷牛頭”,這些都還隻是“小用之末技”;“外壯神力”練成之後,“手托城閘,力能舉鼎”都算不上奇異了。

蘇飛之所以選擇《易筋經》交給兩人,就是因為雖然他們的身體已經成長成型,但是底子都不錯,練習起來雖然有些困難,但是也容易有所成就。至於那一點點練習的困難,在蘇飛這樣的教導著麵前,已經變得似有似無了。

“啊……”

“啊……啊……”

此起彼伏的慘叫聲,在張飛莊園的後院裏不絕於耳,而兩位當事人,都是以奇異的姿勢站立在地上。但是他們的慘叫卻沒能換來蘇飛一絲一毫的同情心,後者繼續麵無表情的遊走在兩人中間,看到誰的動作有了一點點的變形,毫不猶豫的他痛苦的聲音上再擴大幾十個分貝。

昨天晚上說要教他們的時候,看到他們沒什麼異常,自己還特意提醒了一句,說練習的時候可能會有一點點痛苦。他們兩個人都是拍著胸脯說,絕對沒問題,隻要能變得更強大,再大的痛苦也能忍受。沒想到這才剛剛開始,就成了這個樣子了。想到這裏的蘇飛不由得撇了撇嘴。全沒想他嘴裏的那一點點痛苦,對這兩位身材魁梧的大漢意味著什麼。

“來,保持好動作,開始吸氣,吸……”蘇飛站在兩人的麵前,語氣平靜的說道。《易筋經》本來就是通過各種動作,保持著站立的姿勢,借呼吸誘導,逐步加強筋脈和髒腑的功能。當然,這隻是內經的練習方法,至於外經,則是通過各種招式,讓體內的氣在身體裏遊走,練力練氣,逐漸強大。

“吸……”

“噝!”

“啊!”

此起彼伏的聲音一直在後院裏,等到太陽落山的時候才慢慢消失,就連中午吃飯的時候兩個人的嘴裏還不時的響起痛哼的聲音。

即使如此,關張二人對蘇飛也沒有什麼怨言,一來是受到蘇飛言語上的刺激,不願意在這種所謂的“小兒科”上認輸,二來是他們認真的看了一遍《易筋經》之後,再加上蘇飛的解釋,讓他們覺得現在吃的苦都是值得的。當然了,想要見到成效,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