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南宮嘉德殿,三十一歲的漢靈帝劉宏端坐在龍椅之上,眼神放在眼前的一封信件上麵,原本慵懶的神色也減少了許多。
“這是昨天晚上才到的從漁陽發來的急件,你們都看看吧,說說自己的想法!”劉宏揮揮手,示意身邊的近侍太監把麵前的信件拿下去給文武百官過目。
其實他知道眼前的這些人,大部分都知道了消息,而且很可能在他之前,不過表麵上的樣子還是要做出來的。昏庸無道是所有人對他的評價,但是這也是他無奈之下做出的保命之舉,隻有自己的表現讓某些人覺得一切盡在掌握,那他就沒有太大的危險。
想到這裏,劉宏不由得想見見這個憑借一己之力平複十幾萬叛軍的人,心裏也隱隱有一種期待。
皇帝做樣子,做臣子的自然也不能落後。雖然他們昨天或者上朝之前就收到了消息,可那也是來自別人的嘴裏,具體情況一概不知,至於信件就更沒有看過了。
一番嘈雜的議論聲過後,嘉德殿才算安靜了下來,一群人相互交流著眼神,卻沒有人第一個開口。
“陛下,蘇元亮平複了叛亂,自然是大功一件。而且正直何處亂像將起之時,殺一儆百,敲山震虎,可以說是大功一件,自然要加官封賞。”
左邊一隊中站出一人朗聲說道。
有了第一個發表觀點的人,其他的人無論是附和或者是反駁也都算找到了目標。
“盧尚書說的沒錯,蘇元亮以少勝多,智謀過人,而且對大漢有歸屬之心,這可是一個拉攏人才的機會啊!”
“是啊是啊,人才難得!”
盧植作為尚書令,無論是官職或者聲望都注定他一開口就會收到一連串的附和。不過很顯眼,在龍椅上的那位沒有表態的意思,而另外一列的武官沒有一個人有開口的意思。
“咳咳,我覺得此事還需從長計議,蘇元亮有功不假,可畢竟沒有為官的經驗。要是給他的官大了,別人也不服氣;要是官給小了,讓他有什麼不滿,就更加不好處理了,可別忘了,他手裏還有幾萬的軍隊。”
輕飄飄的聲音從右邊的最前方傳來,大殿中瞬間變得安靜下來,一是因為此人的身份,二是因為覺得說的還有點道理。
“不知道大將軍有什麼意見呢?”劉宏微不可察的皺了皺眉頭問道。
“調虎離山,接管軍權!”大將軍何進緩緩的吐出八個字,語氣中殺氣凜然,讓別人不禁覺得心底一寒。
好像對現在的這種情形很是滿意,何進繼續說道:“對於蘇元亮這個人,沒人知道他的根底,所以不妨以封賞的名義讓他進京,到時候再做打算。在他進京的同時派軍隊趕到漁陽,把幾萬部隊收到麾下,不僅免去了蘇元亮擁兵自大的擔憂,還能解決幽州劉虞對上匈奴的燃眉之急。”
分析是頭頭是道,無論怎麼看都是一個難得的好主意,所以話一說完附和的聲音就此起彼伏。
不過有些人卻是眼含戒備的看著何進,他說的話沒有問題,關鍵是說話的人。看了半天沒看出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也想不出來他有什麼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