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摒除身外的長物,如果我們從外到內,從身體到靈魂守住一個禪定如水的村落,如果我們用心的安寧,把自己供奉如一尊端坐不語的菩薩,那我們不用苦修,便得了佛緣。
喜歡春天的暖,不喜歡春天的畫麵,過於浮躁,過於喧騰。
喜歡日暮勝於喜歡白天,因為珍愛日落的明澈安閑。
最喜歡的是初夏的傍晚,沿悠長的小路慢行慢看,風在耳邊,葉在枝頭竊竊私語,落日掛在天邊。一個人靜靜徜徉,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可以步履散漫,也可以輕鬆隨意,舞步蹁躚。
前麵是什麼,那不是一片葉子嗎?怎麼不站在枝丫言笑,卻在暮色裏沉默,半空中垂懸,清風中打轉?輕輕走過去,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才看到有一根蛛絲牽連。也許是蛛絲挽留葉子的隕落,不忍它春天裏告別人間。沒有落地,僅因為一縷細細遊絲的掛牽。人啊,不也一樣嗎?一點點的幽思,一點點的愛戀,就能讓欲行的腳步遲遲延延。
四周很靜,能在滾滾紅塵中找到這一片寧靜實在不容易。現代人會享受富貴,會享受奢華,會享受燈紅酒綠,就是不會享受安靜了。現代人把所有的地方都弄得喧鬧繁華,白天自不必說,無法尋覓安靜的包括夜晚,霓虹閃爍,此起彼伏,一張不眠不休的臉。你站到立交橋上往下看,汽車河水一樣流淌;你置身街市,環顧四周,人頭攢動,接踵摩肩。世界就像沸騰的水,沒有不起泡泡的地方。而人們的內心世界呢,總是鬧騰著不斷迭起的欲念。事業、愛情、錢、權把個生活弄得焦頭爛額,寢食不安;把個生命鬧得雞犬不寧,苦不堪言。
現代人真的不會享受安靜了。
走在暮色籠罩的小路上,不經意就想到關於修身,關於人生的問題。
怎樣在紅塵中保持一顆安靜的心,怎麼才能夠讓我們的心靜如沒有漣漪的湖麵,朗似山間的明月,淡如出水之蓮。如何給自己靈魂一方淨土,讓肉身在心靈宮殿裏打坐參禪。這不是可以輕言的,但這可以是一種理想,也可以是一種心態。去思索它,去探求它,更是一種智慧。
有一次我去鄉村親戚家消閑,住在一個三麵環水,樹木蔥蘢的小村落裏。那是一個夏夜,彎彎的上弦月如鉤,星空如畫,夜涼沁心,蛙聲斷續。那種安靜就像花香一樣能沁入人的心脾,漫步在幽靜的小路上,你甚至可以聽到附近房屋裏農民的鼾聲,可以聽得到野花盛開的窸窣,聽到禾苗拔節的呢喃。
躲進書齋,安心讀書也是一種靜。讀書不是為了考試,不是為了炫耀,不是為了成名成家。讀書不含任何功利性質,隻是一種消遣,一種滋養,一種享受;也是一種守拙,一種沉澱。讀書的靜,可以滋養每一片心田;讀書的靜,可以讓人把八千裏路走完,幾萬裏紅塵看遍。
其實,所有的煩惱來自於自身,來自於心靈的浮躁,欲望的貪婪。如果,我們摒除身外的長物,如果我們從外到內,從身體到靈魂守住一個禪定如水的村落,如果我們用心的安寧,把自己供奉如一尊端坐不語的菩薩,那我們不用苦修,便得了佛緣。
總喜歡在傍晚日頭西斜的時候,一個人無聲地走在僻靜的小路或者河邊,心裏總會覺出輕鬆愉悅的靜謐與和平。看太陽的餘韻,聽枝頭的和風,品味歲月的味道,感悟平平凡凡的人生。
能擁有一段靜謐的時光,能擁有一個品賞安靜的靈魂,真好!
拚命去爭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成功。
——邁克爾·法拉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