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方出版商手頭壓了一批賣不出去的書,眼看要蝕本。情急之下他想了個主意,給總統送了一本,並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見。忙於公務的總統不願與他多糾纏,便回了一句:“這書不錯!”於是出版商如獲至寶,大做廣告:“現有總統喜愛的書出售。”並把“這書不錯”四個字印在書的封麵上。於是,這些書便被一搶而空。
不久,這個出版商又有書賣不出去,便又打總統主意,照方抓藥,給總統再送去一本。總統有了上次的“教訓”,欲借此奚落書商一番,便在送去的書上寫道:“這書糟透了!”不曾想還是著了書商的“道”。書商又大肆做廣告:“現有總統討厭的書出售!”人們出於好奇爭相搶購,書又售盡。
第三次,出版商將書送給總統。總統有了前兩次“前車之鑒”,幹脆緊閉“金口”不予理睬,但還是被出版商鑽了空子。這次他做的廣告是:“現有令總統難以下結論的書,欲購從速!”居然又被搶購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