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年底,由於敵人的嚴密封鎖,中央蘇區的經濟出現嚴重危機。紅區盛產的農副產品如蓮子、夏布等銷售受阻,重要的礦產資源如鎢砂、稀土等運不出去。而蘇區急需的藥品、軍械、日用百貨等又無法弄進來,就連印刷廠用的油墨,給發報機提供電源的小型發電機的油料等也供應不上了。
情況很緊急,那時候每天得印刷《紅色中華》等報紙,這些蘇區報刊不僅是重要的宣傳陣地,更重要的也是打擊反動派的另一條戰線,當然不能停下來。而且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已經有了自己的銀行、郵政等部門,貨幣、郵票等物品的印刷必不可少,可是油墨卻常常供應不上。
連不太起眼的油墨都如此,那些日用百貨等就可想而知了。過去的幾年裏,紅軍專門有一支特別行動隊負責蘇區的貿易及運輸事務,但近年來,一是反動派的破壞,二是紅軍前線兵源緊張。紅軍常常必須以幾萬人的兵力抵禦敵人幾十萬的精銳部隊,在前線吃緊的關頭,根本抽不出人來顧及其他,何況執行這些特別行動的都是些精兵強將。
紅軍總部決定讓少年執行隊來完成這一任務。
那天簡教官把這一消息帶到訓練基地,孩子們一聽有任務,哄地高聲狂喊起來。但聽說不是去前線,就又都蔫軟了下來。
教官簡那平說:“別小看這任務,要完成這任務,比打仗還困難哩。”
穀雷有點不服氣,但他沒說。
第二天,穀雷帶著三固他們上路了,一共三個人。他們先去了畫眉凹,那裏有一家屬於蘇維埃的鎢礦。他們的任務是到這裏領取鎢砂,把它們帶到贛州交給那裏的地下交通,然後再從那把油墨帶回蘇區。這是穀雷他們第一次單獨執行任務,以往不管如何,都是跟在大人身後,有成年人在前麵頂著,什麼主意都是別人拿,什麼難事險事前麵有人撐了,他們什麼也不怕,心裏踏實。可這回不同,這回是幾個孩子單獨行動。不過出發的時候他們一點也沒感到有什麼,他們非常自信,不就是送點東西出去弄點東西回來嗎?這麼簡單個事,也叫特殊任務?
穀雷他們三個從礦區出來,每個人身上都背了幾個口袋,鎢砂這東西密度大,這幾個口袋重得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了。但穀雷他們是第一次執行任務,再說在基地呆得久了,一下子得了自由,很興奮很新鮮,他們不覺得累。
傍晚的時候,他們到了崗上。這個鎮子在宜水河旁邊,溪河從大山裏奔湧而出,從這裏彙入贛江。崗上是個很特殊的鎮子,這裏是個出山口,往上是一片崇山峻嶺,往下走是丘陵平原。這裏也是紅區白區的分界線,三麵都是白區,一過宜水就是白區了,宜水正好繞了崗上三麵流淌。這裏也是去贛州下省城的必經之地,敵人在對岸和下遊都實行了嚴密的封鎖。而且崗上雖然屬於蘇維埃人民政府,但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敵方的暗探特務時常出沒其間,以走親訪友或趕圩為借口混進鎮子裏來,因此這地方人員較為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