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追凶泉州(二)(1 / 2)

又想了想,自言自語道:“那幅古怪的書法作品,謝靈運的《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山行非有期,彌遠不能輟。但欲淹昏旦,遂複經圓缺。積峽忽複啟,平途俄已絕。巒壟有合遝,往來無蹤轍。晝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說的是廬山,而這裏就是廬山……積峽忽複啟,平途俄已絕……積峽……龍積峽……對,這條峽穀的名字叫龍積峽,難道這隻是巧合麼?”

他又將事情的前前後後思索了一遍,點了點頭:“我可能已經找到了一條能夠將各種疑團串聯起來的紐帶,那些人費盡心機,隱藏廬山三年,是為了要破解《望諸嶠》的秘密。”

他重新整理了一下思緒,將整件事情設想了一遍:囚禁王大武的那些人不知從什麼渠道得知了《望諸嶠》的秘密,開始煞費苦心進行破解。《望諸嶠》描寫的是廬山,他們便想到秘密很可能在廬山。為此,他們便來廬山搜尋,苦心經營三年。

當然,僅憑《望諸嶠》描寫的是廬山,他們便來此苦苦找尋三年,也不大合情理。最大的可能是,他們已從別的渠道能夠肯定,秘密就在廬山。所以他們才會如此執著地在廬山尋找。

不過廬山這麼大,如果不知道確切地點,要想找到秘密,無異於大海撈針。

《望諸嶠》中有“積峽忽複啟,平途俄已絕”的詩句,而剛好廬山有一條名叫龍積峽的峽穀,他們便推斷秘密可能是在龍積峽。

能夠佐證以上設想的,是王大武說過他曾聽到那些人講“僅憑一句詩就斷定秘密在龍積峽,未免太主觀了”,話中所說的“詩”很可能便是《望諸嶠》,“一句”則是指“積峽忽複啟”。

如此一想,趙辰星認定那些人到廬山來十有八九是為了破解《望諸嶠》的秘密。

可他們又是如何知道這樁秘密的呢?這是劍扇門的機密,連副門主雲天酬尚且不知,他們又從何知曉?

趙辰星設想了幾種可能,覺得最大的可能是這些人與隱藏在劍扇門內部的秘密組織,也就是陷害自己的那些人是一夥的,這一點可以從曾飛陽在此出現得到印證。這個組織,也就是風天帆所說的劍扇門內奸,他們隱藏劍扇門的最終目的是盜取《望諸嶠》,破解其中秘密以稱霸江胡。

可這裏邊還有一個疑點:他們為什麼抓王大武?應該說,他們對王大武的底細是一清二楚的,怎麼會認為王大武能夠知道這樁秘密?

趙辰星陷入了沉思。王大武在這件事中能起到什麼作用?以王大武在劍扇門的低微身份,不可能知道《望諸嶠》的秘密。

而這其中還有另外一個疑點:王大武要上官劍把他被囚的消息通知劍扇門,並說隻能告知風門主,不能告訴其他人,這完全不合常理。他既已被逐出劍扇門,而且還是風天帆親自下令懲處的,劍扇門向來門規甚嚴,風天帆更有鐵麵門主之稱,怎麼可能去救一個已被逐出門牆的劣行弟子?王大武為什麼不向親人或朋友求救,反倒求救於明明不可能救自己的風天帆?

這事趙辰星在幾天前便想到了,隻是當時急於救人,並未深想。此刻想來,覺得這裏邊可能大有文章。

趙辰星苦苦思索了一會,覺得其他解釋都很牽強,隻有一種解釋稍顯合理,就是風天帆把王大武逐出門牆,隻是一種表麵現象,暗中卻是讓他去辦一件秘密之事。也就是說,當年王大武突然離家出走,是奉了風天帆的密令,出去辦事了。

王大武究竟去辦什麼事?趙辰星無法猜測,但想來應該不會與《望諸嶠》有關。問題的關鍵是,風天帆秘密安排王大武一事很有可能被內奸察知,雖然內奸也不知道王大武究竟奉命去辦什麼事,但抱著寧可錯抓也不放過的想法,把大武囚禁起來,以期能有意外收獲。

如此說來,王大武很可能在七年前便被那些人抓住了,隻不過前四年並沒有囚在廬山,而是其他地方。

如果以上推斷是正確的,調查的方向便可以改變,不需要再天南海北地去查姓夏的武林人物,而隻需查出劍扇門內奸即可,順便也能查出自己當年被陷害的真相,還自己清白。

然而,要查出劍扇門內奸,卻也絕非易事。以風天帆如此才智武功,曆經多年尚未能查出,自己又如何能輕易查知?

思來想去,趙辰星覺得還是不能放棄王大武臨終前留下的重要線索。從姓夏的武林成名人物查起,辦法雖笨,但有明確目標,比起毫無頭緒地去排查劍扇門內奸來,反倒有把握些。

退一步說,即使查出來這幾人都不是凶手,但至少可以排除了他們的嫌疑,對找到真凶也有幫助。

但他忽然想到一層,不禁暗叫一聲:“哎喲不好!”

他想到了一件事:囚禁王大武的那些人會不會追殺自己和上官劍以滅口?自己倒不怕他們追殺,但上官劍呢?那可就危險了!

怎麼辦?上官劍已走了多時,他心中有事,定然是快馬加鞭而去,自己現在去追,恐已是難以追上。況且自己不識得去洛陽的路,若要一路問將去,就更不可能追上了。

轉念一想,又覺得那些人不大可能會來追殺自己和上官劍。原因很簡單,他們在月牙洞中並未留下什麼線索,大可不必擔心自己和上官劍會探知他們的秘密。而如果貿然來追殺,說不定反倒會泄露了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