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2008年,在應對美國華爾街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之際,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代表中國向全世界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信心比黃金更可貴。”就是這樣一句話,讓國人乃至世界提振了抵禦金融危機的信心和勇氣,而且也讓全世界看到了一個發展中泱泱大國的昂揚士氣和良好的精神風貌。也就是在這種信念的鼓舞下,中國隨即啟動了驚人的四萬億拉動經濟的一攬子計劃,從而使中國在不長的時間裏就化危為機,穩住了陣腳,並陸續帶動了世界經濟的回暖複蘇。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再一次重溫這句話的時候,就更加感到其在當時該有多麼大的份量和作用啊!

國家也好,個人也好,在前行的征途中,難免有這樣或那樣的坎坷和挫折,麵對這些不順來臨的時候,我們唯一應該做到的就是迎難而上和知難而進,利用我們的信心和勇氣戰勝它。如果我們見事兒就躲、見硬就回,屈服於風雨,向困難妥協,其結果就一定會跌入無望的境地而不能自拔。

事實和經驗教訓早已告訴我們,不管遇到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隻要我們有了信心和勇氣,隻要我們千方百計地去奮力、去拚搏、去堅持、去堅守,往往看似沒有希望或不可能的事情,就有可能因為我們的信心和不懈爭取而獲得驚喜或成功。當然,如果缺少這樣堅韌不拔的精神,也可以使原本很有希望的事情,因此成為泡影而白白被斷送掉。

清代小說家蒲鬆齡曾留下一句名言:“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古往今來的大人物就是因為他們有著異常堅定高遠的信念,加上百折不撓的奮鬥進取精神,從而成就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大業,被後人世代敬重和推崇。當然,我們不可能人人都成為大人物,但是我們不可以事事不成功。因為,人的追求有各種各樣的標準和方式,隻要我們有一種信心、恒心,敢於和善於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去拚搏求索,我們也同樣會收獲屬於我們自己的那份滿足和快樂。我們大可不必在奔求的道路上好高騖遠,或不切實際地想入非非,我們首先應該做到“善小而為之”,身體力行,把我們的每一件小事做好,“積小勝為大勝”,為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其實,這也是一種成功。最怕的就是一遇到了挫折和打擊就心灰意冷,止步不前,甚至怨天尤人。小事不想做,大事做不來,其結果肯定是一事無成。要知道,天底下沒有沒困難的事兒,也沒有絕對克服不了的困難。關鍵取決於人的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