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笑料不斷,讓幽默口才為演講加分(2)(1 / 3)

在這裏,得彪運用了巧妙的脫身術,為自己贏得了掌聲,相比於馬克·吐溫的精彩演講,也許得彪覺得自己無法超越他的水平,也許得彪覺得馬克·吐溫的的演講也代表了自己的觀點,總之,得彪是不準備演講了。但作為一個著名的雄辯家,他若是直接斷然拒絕邀請,就顯得自己很沒有禮貌,但又不能坦言自己已無話可說,所以得彪就幹脆巧借馬克·吐溫的“演講稿”幽默了一把,既給自己解了圍,又對馬克·吐溫精彩演講表示了讚賞。

所以,當演講人陷入被動的境地時,為擺脫尷尬的局麵,不妨采用這種“脫身術”來展開自救。脫身術的核心一點就是運用幽默轉移大家的注意力,把莊重的事詼諧化,把枯燥的道理形象化,讓聽眾可以在歡樂的笑聲中忘記曾經關注的焦點。

一次,林語堂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發表演講,看到他對中國文化大加讚譽,一位女學生不服氣地問:“林博士,你說,什麼東西都是你們中國的好,難道我們美國就沒有一樣東西比得上中國的嗎?”這是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如果演講者反過來讚揚美國,則不利於演說的主題,但是如果嚴肅地表示美國不如中國,又會引起聽眾的敵意。

這時,隻見林語堂輕鬆地回答:“有的,你們美國的抽水馬桶就比中國的好嘛。”他的話引起了哄堂大笑,一下子便把觀眾的注意力進行了巧妙的轉移,也為自己解了圍,一時之間,場上氣氛更加活躍了。

所以,在演講中,如果遇到聽眾有不同意見,千萬不可漠視,如果處理不當,後麵的演講將難以順利進行。

裏根總統受邀訪問加拿大時,在一座城市發表演講,不巧正碰上一群正在進行反美示威的人,這些示威者不時打斷裏根的演說,還明顯地顯示出反美情緒。裏根是受加拿大總理的邀請來到加拿大訪問的,麵對眼前的尷尬場麵,作為加拿大總理的皮埃爾·特魯感到非常無奈。麵對這種局麵,裏根沒有慌亂更沒有生氣,反而還麵帶微笑的說道:“這種情況在美國是經常發生的。我想這些人一定是特意從美國來到貴國的。可能他們想使我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裏根一句巧妙的解釋立刻便讓自己從尷尬中脫身出來,使演講順利進行,同時也讓加拿大總理擺脫了困境。

當演講者碰到有些聽眾惡意的攻擊或咒罵,千萬不可勃然大怒或與之對罵,因為那樣做不僅會對自己的形象嚴重有損,還會讓搗亂者的預謀得逞。

英國首相威爾遜在一次演講時,遇到了台下某些聽眾的激烈的抗議,一名抗議者甚至高聲罵道:“垃圾!”威爾遜做何反應呢?他隻是鎮定地說道:“先生,關於你特別關心的問題,我們等一會就討論。” 威爾遜沒有與反對者對罵,而是很巧妙地將抗議者的謾罵轉為現實生活中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既為自己解了圍,又使演講現場的氣氛鬆弛下來。

無獨有偶,美國政界要人凱升首次在眾議院發表演說時,因打扮得比較土氣,而遭到了現場某些人的嘲笑,一個議員在他演講時插嘴道:“這位伊利諾伊州來的人,口袋裏一定裝滿了麥子呢!”聽眾哄堂大笑,凱升卻不慌不忙地說道:“哎,真的,我不僅僅口袋裏裝滿了麥子,而且頭發裏還藏著許多菜籽呢。我們住在西部的人,多數是土頭土腦的。”這句坦誠而幽默的回答頓時贏得了大家的好感,接著,凱升又大聲說道:“不過我們藏的雖是麥子和菜籽,卻能長出很好的苗子來!”聽眾對這位不卑不亢的演講者鼓掌讚賞,演說成功了。

這些應付臨場意外的“脫身術”,均顯示了演講者高超的應變能力和充足的自信心。

利用肢體語言為演講加分

肢體動作不僅可以調動場上的氣氛,還會使演講更加生動有趣,讓觀眾們不知不覺跟著演講者的思路走。

在演講中,為烘托氣氛,更好的調動聽眾的情緒,肢體語言必不可少,一個有魅力的演講者他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會令人癡迷,肢體語言運用的好,演講也會加分。

作家馮驥才機智幽默,經常妙語迭出。1985年,馮驥才應邀去美國做演講。演講一開始,主持人便向聽眾介紹說:“馮先生不僅是作家,而且還是畫家,以前還是職業運動員。”主持人做完簡短介紹,大廳裏一片寂靜,隻等這位來自中國的作家開講。此時,馮驥才也有點緊張,因為美國人參加這樣的演講場合是極其認真的,必定是西裝革履,穿得整整齊齊,可見他們對演講者的要求也很高。 隻見馮驥才沉默片刻之後,突然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他竟然當著全場聽眾的麵,把身上的西服上衣脫了下來,接著又把領帶解下來,最後竟然把毛背心也脫了。聽眾都看愣了,不知道他的葫蘆裏賣的什麼藥,演講大廳裏靜得連掉根針的聲音都能聽見。略停了一會兒,馮驥才開口慢慢說:“剛才主持人向諸位介紹了我是職業運動員出身,這倒引發了我的職業病。按照慣例,運動員臨上場前都要脫衣服的,我今天要把會場當作籃球場,給諸位賣賣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