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團支部書記(1 / 2)

整個社會就是這種環境,它是不以個人的意誌為轉移的。關鍵是看你怎麼看待它,悲觀的人產生厭世情緒,有種想逃離的衝動。樂觀的人順勢而為,甚至是利用環境來為自己服務。

文強曾經想過離開,但是有人說“天下烏鴉一般黑,到哪裏隻要是在中國就會有人情世故,到哪裏隻要有企業就會有剝削”。也有人說“年輕人不要頻繁的換工作,畢業的頭幾年不要追求工資待遇,而要注重知識的學習,經驗的積累,不斷提升個人的價值”。文強轉念有一想:兩年的工作工作時間根本談不上經驗,到別的企業仍舊要重新開始,不如再堅持堅持,說不定就等來自己人生的機遇。開心過活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幹嘛不開開心心地生活,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文強最終還是選擇了留下。他對自己的人生還是充滿了憧憬和希望。但是文強也放棄了回到父母身邊回老家發展的機會。

事實證明,文強選擇留下是一種錯誤的選擇,在s公司呆久了不但消磨了自己的意誌不說,也失去了好多機會。工作多年後,文強發現:你無論工作多少年,一旦辭職你就什麼都不是,你的職務和能力都是公司賦予你的,你的成績屬於過去,你的經驗隻是作為參考。因為每個企業情況都不同,一個公司的經驗不一定適應另一個公司的實際。也就是說除非你是專業性非常強的崗位,否則你工作多少年到社會上也是沒有競爭力。更可怕的是,時間久了,s公司的毒瘤已經深深地長在了文強的身上,時間拖的越久他就越無法去除,文強甚至擔心會被毒瘤腐蝕滅亡。但是誰又能早預料到是這種結局。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正如上麵說,悲觀者消極麵對,隨波逐流,自甘墮落,逐漸被企業的不良風氣所腐蝕。而樂觀者,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麵對未來的人生,另辟蹊徑,活出不一樣的人生。文強對劉大為的做事風格不大喜歡,但是他敢想敢幹,努力拚搏的精神卻讓文強十分欽佩。劉大為年紀輕輕就幹上了辦公室主任,兼任黨委辦公室主任、公司團委書記。但是別人隻是看到了他表麵的風光,卻沒見到他背地的心酸。正如古語所說“要想人前顯貴,必先人後受罪”,劉大為一個月有20天要喝酒應酬,每天都喝得酩酊大醉,才32歲他就已經成了個禿頂,單憑外貌看上去比他實際年齡大了10歲。劉大為一直教育文強:“小文,年輕人不能怕吃苦,現在還不是享受的時候,要趁著年輕多奮鬥,拚上個三五年就能享受一輩子”。文強覺得劉大為說的也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隻是個例,就比如劉大為,他是一個追求上進,又努力拚搏的人,恰巧他又在董事長身邊,所以他幹的每一件事,吳董都能看得見,但是要是換成別的崗位,幹一個月的事情吳董能知道一件就不錯了。這就是為什麼領導身邊的人容易提拔的原因。就比如文強的好多朋友和同事他們也非常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但是沒有人想著提拔提拔他們,給他們漲漲工資。所以文強認為光靠自己的努力還不夠,有時候還要貴人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