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大年初一,諸如高句麗、新羅、突厥、吐魯番、東斡等各國使節會朝見大唐天子。如以往一樣,太宗主持完祭祀之後,於太極殿接見使節。百官叩首,眾使節上殿。
太宗端坐龍座,不怒而威,道:“時至元旦,憶去歲諸事,無不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故朕甚欣慰!”稍微頓了一下,接著道:“今番諸邦使節來朝相賀,實乃萬民之福,朝廷之福,朕之福也……”
太宗口若懸河,妙語連珠,足足說了半刻才停了下來。
突厥使節阿史那林雲上前施禮道:“突厥國使臣阿史那林雲見過大唐陛下,祝願大唐民殷國富,也祝願貴我兩國和平相處!外臣與其他諸國使節商議之後,想與大唐名士比試一番,還望陛下恩準!”
太宗聞言,心中冷道:哼,彈丸之國也欲與堂堂大唐比試,真是自不量力!微微一笑,脫口而道:“準!長孫愛卿,你安排一下!”
阿史那林雲嘴角閃過一絲奸笑,道:“大唐陛下,我突厥頡利可汗準備了千匹上好汗血寶馬,若是貴國有人能將外臣比下去,那千匹好馬便送與陛下當做元旦賀禮!”
太宗聞聽千匹上好汗血寶馬,不覺動容道:“哦?那你且說說!”
阿史那林雲,舉著手中幾近透明,泛著紅光的琉璃杯,說道:“第一題,便是將此杯倒滿水,顛倒使杯口朝下,水不能流出!”
一幹大臣包括太宗,這才明白之阿史那林雲一直拿著一個琉璃杯,到底幹嘛!
良久,無人出言答題,太宗有些不悅,輕咳幾聲。長孫無忌頓時心領神會,上前拜道:“陛下,既然阿史那使節有此雅興,不如待朝會散去,好生安排一番,再進行比試!”
阿史那林雲聞言,露出一絲鄙夷之色。太宗雖然看得分明,可禁不住眾大臣無能啊,訕訕道:“長孫愛卿所言極是,此事就交於你了,定要安排妥當!”臨了,又露出一絲笑意,說道:“對了,此番小事,不如招秦軒前來,料想此子必然不會令朕失望!”
這才有了秦府接旨一幕。
末時,崇文殿。太宗依舊高高在上,端坐正中。長孫無忌挑選的幾位文學造詣頗高,學富五車的大臣立於左側,新羅、高句麗、東斡、突厥、吐魯番五國使節立於右側。
秦軒隨內侍太監馮誌忠來到殿門,馮誌忠伸手示意道:“秦公子,且在此等候陛下召見!”說完不待秦軒出言,便邁著碎步走了進去。
片刻,清脆的聲音傳來。“宣秦軒上殿!”
秦軒此刻,說不怕那是騙人的,吞了一口吐沫,硬著頭皮邁步而進。走進大殿,看到兩側之人,心中更加忐忑,到了殿中,跪拜道:“草民秦軒,拜見陛下!”
太宗見秦軒看見自己,毫不意外,心中不免有些不解,念及此刻人多,不好相問,笑嗬嗬道:“起來吧!”
待秦軒起身,太宗又開口說道:“秦軒啊,今日有幾位外邦使節欲與大唐文人才子比智!”看到秦軒形態拘謹,給秦軒打氣道:“朕想此等小事,你定不會讓朕失望!放輕鬆一些,不過閑事娛樂而已!”
秦軒聞言,頓時緊張地清修慢慢緩和,心道:比智?這我可不敢保證一定能贏!眼珠一轉,開口回道:“回陛下,草民雖然才疏學淺,但是此番也定會全力以赴!”
太宗哈哈笑道:“好,長孫愛卿,開始吧!”
長孫無忌向前邁了一步,道:“阿史那使節,可以開始了!”
阿史那林雲側目打量了一言秦軒,見秦軒年紀不大,更加不屑,拿出琉璃杯,脫口道:“那就請秦學士將此杯倒滿水,顛倒使杯口朝下,但是杯中之水不能流出!”
秦軒聽到這般怪異之題,不覺皺眉,閉目沉思。良久,終於睜開眼睛,露出一絲微笑,微微施禮,徐徐而道:“阿史那使節莫非看不起我大唐之人?”
殿中眾人,包括太宗無不驚訝地看向秦軒。阿史那林雲雖然心中確實瞧不起唐人,不過明麵上卻不能表現出來,裝出一副“不解”的表情,看著秦軒問道:“秦學士,何處此言?”
秦軒微微搖頭道:“此等簡易之題,你都好意思道出,欲與我大唐諸位飽讀詩書的大臣比智,難道不是瞧不起我大唐之人?”
阿史那林雲不覺失聲道:“簡易之題?”
秦軒含笑而道:“方才聞聽此題,我是萬分不解,這等簡易之題,莫說諸位大臣,即便我,縱使我大唐田間玩耍之孩童都能答出,也難怪在我之前無人搭理閣下!”
太宗聞聽秦軒之言,心中十分欣喜:這小子,還知道抬高大唐,孺子可教!
阿史那林雲微微不悅,冷聲道:“那秦學士,不如就做給我看看!”
秦軒對著太宗施禮道:“陛下,既然阿史那使節懷疑草民之言,不如就命人抬一桶水上殿,草民現場操作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