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正心住。心念同佛,惟得其正,名正心住。
七、不退住。身心增長,無有退缺,名不退住。
八、童真住。佛之十身靈相,一時具足,如童真之可貴,名童真住。
九、法王子住。長養聖胎,紹隆佛種,堪作法王之子,名法王子住。
十、灌頂住。菩薩既為佛子,佛以智水灌頂,藉表成人,名灌頂住。
十行: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第三個十位名十行,因菩薩經十信十住,已成佛子,滿足自利,複須長養利他功行,故名十行,亦名十長養。
一、隨順眾生,隨喜功德,名歡喜行。
二、饒利眾生,使得法利,名饒益行。
三、等視眾生,不見其過,名無嗔恨行。
四、三際十方,化身無盡,名無盡行。
五、了達法門,悉無錯誤,名離癡亂行。
六、既離癡亂,則能現諸相,同異圓融,名善現行。
七、十方虛空,滿足微塵,於一塵中,現十方界,塵界交現,不相留礙,名無著行。
八、緣般若故,成無著行,故六度中,特尊般若,名尊重行。
九、妙觀慧中,顯圓融德,能入諸佛法軌中,名善法行。
十、圓融德相,清淨無漏,真無為性,妙契真實,名真實行。
十回向: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第四個十位名十回向,因以大悲心,救護一切眾生,故名為回向。前之住行,出俗心多,大悲心少,此則濟以悲願,處俗利生,回此善行,向彼萬類。
一、化度眾生,離眾生相,回無為心,向涅盤道,名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二、正顯中道,歸趣本覺,回入法身,無能壞者,名不壞回向。
三、本覺之理,湛然常住,能覺之智,齊於諸佛,名等一切佛回向。
四、覺智周圓,無所不遍,名至一切處回向。
五、一切世界,過恒沙佛,自性功德,重重無盡,名無盡功德藏回向。
六、於諸佛地,起萬行因,依因趣果,取涅盤道,名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七、十方眾生,皆我性具,本際平等,無有高下,名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
八、即一切法,離一切相,緣生無性,體即真如,名真如相回向。
九、諸法本空,心無縛著,於根塵中,得大解脫,名無縛無著解脫回向。
十、性海圓成,心等法界,含攝周遍,量等虛空,名等法界無量回向。
十地
一、歡喜地,菩薩既滿初阿僧隻劫之行,初窺心性,破見惑,證二空理,成就檀波羅蜜,生大歡喜。
二、離垢地,菩薩斷思惑,除毀犯之非,使身清淨,成就戒波羅蜜,離一切垢。
三、發光地,菩薩滅無明暗,而得三明,成就忍波羅蜜,心光開發。
四、焰慧地,菩薩於三十七道品,圓滿具足,進而修習力無畏,不共佛法,遠離懈怠,成就精進波羅蜜,使慧焰熾盛。
五、極難勝地,菩薩為利益眾生,外習諸技藝,內成就禪波羅蜜,極難製勝。
六、現前地,菩薩住解脫法門,修空無相無願三昧,成就般若波羅蜜,使現前差別盡泯。
七、遠行地,菩薩斷諸業果細現行相,起殊勝行,廣化眾生,成就方便波羅蜜,備遠行資糧。
八、不動地,菩薩住無生忍,斷諸功用,身心寂滅,猶如虛空,成就願波羅蜜,於涅盤心,湛然不動。
九、善慧地,菩薩滅心相,證智自在,具大神通,善護諸佛法藏,成就力波羅蜜,善運慧解。
十、法雲地,菩薩廣集無量道法,增長無邊福智,悉知一切眾生心行,依上中下根,為說三乘,成就智波羅蜜,有如大雲,雨大法雨。
等覺:又稱作遍覺,是佛教中覺的三種境界之一,指不僅自覺,即自己覺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覺他,即使別人覺悟,可成佛祖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