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去,收拾好東西。
我的東西很少,幾本上算沒什麼東西;一封當初謝燮寫給我的信,一封賀蘭闕寫給我的信,整理東西時發現的蕭赫來時的那身衣服——他放在了隔板上,我還在從板的隔板上發現了一枚圍棋的黑子,那枚黑子應該是李植的,因為所有新入伍的人當中,就隻有他帶了圍棋來。
我把這些東西打包好放進包袱,我走到門口。
其他人已經有到的了。
不一會兒,所有人都到齊了;和我一起去的大概有十來個人。
裏麵三個我都認識,剩下那幾個是老兵。三個人分別是程成、黃戎和林梵。
那個叫程成的是勁弓的,他的騎射和李植有一拚;黃戎和林梵是強弩的,他倆是老搭檔了,從入伍以來就一直在一起,合作也是相當默契。
值得一提,他倆的馬術也都很厲害。
最開始我剛來的時候,原以為弓弩是一起的,後來才發現弓是弓、弩是弩。
弓組叫“勁弓”,弩組叫“強弩”;有個詞兒叫“強弓勁弩”,不知道這裏為啥是勁弓強弩。
相對於弓,弩的操作方法要簡單多了,跟右手搶似的,隻要一摁“扳機”就可以。
弩的扳機叫“懸刀”,隻要把那個按下來就可以把箭矢發射出去。
每次看到弩都覺得天朝人們簡直要逆天了。
不光是弩,像是石油天然氣之類的東西,外國人還在忙活著對毆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開始使用了。
弩的結構是這樣的——並不是後世,以為的手弩:
弩由三個部分構成:臂、弓、機。
“臂”一般為木製——就是拿著的那個地方;“弓”橫於臂前部——就是最前麵那個弧裝的;“機”裝在臂偏後的地方。
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機”。
弩機一般為銅製,裝在弩“郭”(匣狀)內,前方是用於掛弦的“牙”(掛鉤),“牙”後連有“望山”(用於瞄準的準星)。
西漢開始,弩的“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和現世槍械上的表尺相同;為了便於按目標距離調整弩發射的角度、提高射擊的命中率。
在銅郭的下方有“懸刀“(即扳機),用於發射箭矢。
發射時,先把弦掛在弩機的“牙“上,將箭矢裝於“臂“上的箭槽內,通過“望山“進行瞄準後,扳動“懸刀“使“牙“下縮、弦脫鉤,利用張開的弓弦急速回彈形成的動能,高速將箭射出。
重新拉緊弓弦時,須將弩弓的前端置於地麵再用腳踩住,然後用雙手把弓弦往後拉緊。
弩射出的箭是弩專用的箭矢,和弓箭手用的不一樣,弓箭手的箭矢尾部會綁有羽毛、幫助減少阻力;弩專用的箭矢叫做“弩箭”,相對於弓箭所用的箭矢,弩箭要更短一些,而且尾端是平整的。
但是他的射程要比弓箭高上一倍還多。
弓箭的射程最多能到達三百米,而弩箭最多可以到達六百。
而且弩箭對使用者的要求更低,弓箭手的話需要長久的訓練,對於臂力包括體力都有較強的要求;弩則不同,隻要學會校準就可以百發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