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道元行禮離開。
那些人有些不耐煩了,有的把身上背著的弓解了下來,有的在玩手裏的彎刀。
我一看這架勢,這是真的鐵了心要開打了呀。
“世伯……”我還沒說完,呂休景手橫在我麵前製止了我,“敵不動,我不動,敵動我們也要淡定。”
可是人家都把刀亮出來了,我怎麼淡定的下來啊?
“俢景,好了。”哥舒道元跑回來,氣喘籲籲地說,“可以開始了!”
“好!是時候來一發炸裂的開場了!”呂休景說,身後一個人遞過來一支箭;我又一次肯定呂休景是後世穿越來的,因為這句話來自後世的某個手遊裏的角色。
那是一支常見的箭,唯一不同的是,上麵綁著一個大白兔奶糖狀的東西。
呂休景接過那支箭,還不忘說了聲謝謝;另一個人遞過來一個火折子。
這個時候,呂休景點著了“大白兔奶糖”的一個“耳朵”。
難不成上麵綁的東西是爆仗?
我想了下,時間上也差不多;唐朝的時候,火藥就已經開始加入戰場了。
炮仗又叫鞭炮、爆竹,是天朝人們戰國前後的發明。
爆竹最早是由方士“發明”的。
古代的時候大家都希望可以借助某種外界的力量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於是滋生了一種新的職業:煉丹術師;煉丹術師又稱為煉丹家。
他們真的是一群特別擅長亂燉的人。
甭管什麼東西,隻要是中藥,就一律拿去煉丹。
這麼做死的後果就是,他們把煉丹爐、哦不、丹房給炸了……
那家夥,離得近的人……直接從窗戶都飛出去了。
煉丹宣布失敗。
但是天朝人們很樂觀,他們覺得發生爆炸反而是件好事、是因禍得福。
於是有一群作死的人,專門開始研究如何讓中藥們發生爆炸。
經過不斷的試驗,終於發現,引起爆炸的原因是把硝石、硫黃和木炭混合在了一起。
於是天空出現一行大字:恭喜天朝人民獲得新技能【火藥】,並獲得了炸藥的配方。
因為這些材料都是些中藥,所以這個東西叫了“火藥”這個隨便的名字。
火藥有了,但是,怎麼會變成爆竹呢?
這又是另一件事兒了。
在中國古代沒有火藥和紙張之前,人們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用以驅逐瘟神;因竹子焚燒發出“劈劈叭叭”的響聲,故稱爆竹。
後來有了火藥,有個手欠的人將火藥裝在竹筒裏燃放,聲音更大更響;這是因為原本爆炸發生時產生的熱量會在發生爆炸時瞬間膨脹,而被控製在一個小小的空間裏導致他最終撐裂了這個空間。
正是由於這個手欠的人,使得火燒竹子這一古老的中國民俗發生了根本變化。
北宋時,又一個手欠的人,他發現用紙卷來模仿竹子,可以在手頭沒有竹子的時候使用。
這個時候在漫長的時間改革中,爆竹已經由最開始直接點竹子,變為點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