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安一冉的一句“全軍出擊,去碎葉城。”
回應他的是一聲震耳欲聾的:“唯!”
碎葉城和安西都護府所在的龜茲城相隔並不是很遠;傍晚的時候我們就到了。
出來迎接我們的是碎葉城的判官——碎葉城屬於“條支都督府”。
都督府是唐王朝在重要地區設置的地方行政機構——其目的是為了加強對地方的通知。
唐朝時,不僅改郡為州、對地方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還逐步確立了府製;唐朝的府製,依其形式和地位,分為三種類型:府、都督府、都護府。
唐代都督權輕﹐雖加使持節之號﹐並不真正賜節;節在古代屬於一個專屬名詞,特指兵符、傳達命令的符節等。
舉個例子: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景雲二年時,賀廷延嗣為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節度使實授旌節;從此節度使代替都督﹐成為地方最高的軍事長官。
其中負責管理少數民族地區的羈縻府州者二十二,在都督府內置經略使,以處理該府所轄羈縻府州(民族自治區)的民族事務。
大部分情況下,節度(使)兼度支、營田、招討、經略使;作為標配,還有副使、判官各一人。
判官這個官職,始於隋朝;到唐朝時,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均設置判官,為地方長官的僚屬,主要“功能”是輔理政事。
用一句現代人都比較通俗的理解,判官就是參謀。
他們主要負責文書、出謀劃策,接待賓客之類的工作。
“都護大人。”那個人走近,行禮說。
“孫判官,好久不見。”安一冉輕笑。
其實,這次來碎葉的人隻有安一冉和馬朔,姚旭和哥舒道元則在大都護府內坐鎮。
被稱為孫判官的人輕笑,行禮,“多謝都護大人親自前來督戰。”
他看起來五十歲上下,頭發都已經花白了。
他穿了一身圓領袍,袍子是那種粗布製作的,看起來很舒適。
我注意到他走路的時候腿有點跛,如果他不是先天殘疾的話,那就是後天受過傷。
“犯我強唐者,雖遠必誅。”安一冉說,他往條支都督府走;他走的很慢,和他平常的雷厲風行完全不一樣,他說,“現在局勢怎麼樣?”
“對方還是在佯攻。”孫判官說,“但是今天有點兒按捺不住的意思。”
“哦?”安一冉走進府內,其他人都停了下來,我看了下林梵、黃戎和高子賀,也停了下來;停下來的功夫裏,他和孫判官已經進了屋子。
“你們四個跟我走。”馬朔看到我們四個停下來之後,開口說,“都護大人說,你們需要陪同。”
需要陪同?
他們一堆領導會麵,我們小兵去幹嗎?
“都護大人說的?”我一愣,下意識地問。
“嗯,”馬朔說,微笑,“專門囑咐的。”
那好吧,既然他專門囑咐的話,我還是老老實實的去吧。
跟在馬朔身後走進去,安一冉和孫判官已經坐下了,他看到我們幾個,說,“你們也坐。”
“唯!”我、黃戎、林梵和高子賀應聲,坐在了地上的蒲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