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正月裏來(1 / 2)

新年剛剛過完。

今天是正月初二。

唐朝的新年可能特別隆重。

之所以說是可能,是因為我在安西,這邊兒相對於長安並不是特別隆重。

不過,唐朝最隆重的節日是元宵節。

年底的時候我被調回了龜茲。

安西都護府這邊兒的春節是這樣過的。

除夕之夜,安西都護府的所有駐軍都要喝花椒酒,以驅寒祛濕。

我原本以為花椒酒是把花椒放在水中煮沸而成,實際上並不是;是把花椒放在盤中,飲酒時撮一點放入杯中。

唐朝的酒都是甜的,配上花椒油一種奇怪的口感,但是並不難喝。

喝完花椒酒之後,全軍將士一起吃年夜飯。

年夜飯就必須要說一下了。

年夜飯的主食是雞肉餡兒的水餃配羊雜湯;別問我羊肉去哪兒了,我也不知道。

羊肉自古以來都是上層者才能食用,像我們些士兵雖然大部分有些官職,但是也是沒有資格吃羊肉的。

主菜是紅燒肉、幹煸秋葵以及豬腳線粉(即粉條)。

粉條的製作曆史已經有一千四百年了,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裏有粉條的詳細製作過程。

這個時候製作的粉條不叫粉條叫做線粉,主要由綠豆、豌豆、蠶豆等製作。

雞肉切丁配上切成小條的地衣菜以及雞蛋,包出來的餃子還是很好吃的;餃子皮兒和的很勁道,地衣菜應該是提前焯過的,沒有土腥味。

紅燒肉也很好吃,肉質肥而不膩。

雖然這些飯菜跟平時比好了好幾個檔次,但是這也不是年夜飯該有的標準啊。

怎麼著兒也給個涼拌菜!

可是唐朝菜比豬肉貴,又沒有大棚,又沒有反季節蔬菜,連玄宗都不見得能吃得上蔬菜。

吃完了晚飯之後,除了排到班巡邏的倒黴孩子們之外,其他人都回到自己的房間、圍坐火盆到天明,這是為“守歲”。

杜老師寫過這麼一句詩:“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

沒有煙花也沒有各種娛樂活動。

說起來,我們也是一群駐守在邊疆的大唐軍人,這樣想,忽然覺得自己很偉大。

我和王楠坐在房間裏烤的火盆兒,我提議我們倆去院子裏;天隻是有些清冷,多穿點衣服還是可以的。

王楠也覺得在屋裏沒什麼意思,和我一起去了院子裏。

院子裏,安一冉和姚旭正在烤火,看到我倆,招呼我倆過去。

“怎麼樣,是不是不如現世好玩兒?”安一冉玩味地說。

“教授,我都在這邊過了兩年了……”我說。

“其實長安的春節比這邊兒熱鬧的多了。”姚旭說,“在長安,有一種驅除瘟疫的活動,稱為“儺”或“大儺”。”

“這是從遠古傳下來的活動。《論語》中有“鄉人儺”的記載。在除夕之前要選出十個男童,讓他們戴上猙獰的麵具,穿上紅黑顏色的衣褲,擊鼓並舞蹈。”姚旭接著說,“據說這樣是可以驅鬼。儺還有一名領舞者,他被稱為‘方相氏’,除了這十名男童之外,還有一個執事,整個隊伍一共十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