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來到涼州(1 / 2)

老杜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他們早晚還得靠我們大唐,以後有的是機會收拾他們。

這話從看起來溫文爾雅的老杜嘴裏說出來,居然讓我覺得有一種對方一定會倒大黴的感覺。

事實證明,老杜的話是正確的。

得虧我沒去追趕他們,因為蘇祿剛剛撤走,隔壁的吐蕃又來了。

我越來越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邊境以後都不會太平了。

距離安史之亂還有不到三十年,邊疆的這些少數民族就已經開始蠢蠢欲動。

唐朝是一塊超級大的肥肉,誰都想來咬一口;也正是因為這樣,大唐之所以會在安祿山的鐵騎之下土崩瓦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這當然是因為在此之前,整個大唐就搖搖欲墜。

再加上安史之亂之前,大唐軍節節敗退,玄宗一怒之下直接斬殺了高仙芝和封常清兩名大將。

軍隊沒有擅長帶兵打仗的領袖,整個軍隊成了一盤散沙;其他的隊伍大多都秉承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張巡不然也不會死在大戰即將勝利之前。

造成這些官員如此惜命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朝廷腐敗。

那些人擔任國家朝廷命官,不是為了替百姓做事,也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而是為了圈錢。

說實話,安史之亂最終能平定,主要還是因為大唐之前百餘年的積蓄。

當然,真正的願意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人也是有的,唐朝大將李光弼、郭子儀,還有已經死去了的李嗣業。

想到這裏,我不禁歎了口氣。這個世界的李嗣業已經因病去世了。

到時候,安史之亂一來,誰來力挽狂瀾?

“奇兵不在眾,萬馬救中原。”

這首詩會不會也不存在了?

說回吐蕃,這群熊孩子們還真的是三天兩頭地不消停。

今年年初的時候,他們跟山東彙報年終情況的時候,成功把玄宗惹惱了。

別人家來老大這裏彙報工作,都是畢恭畢敬、而且親自來。

吐蕃跟隔壁蘇祿剛做完的大死差不多,隻派了個使者就來了。

重點是連年終彙報表都不好好寫,居然用的是吐蕃的文字。

他們居功自傲,認為自己很強大;明明作為附屬國,給玄宗寫信的時候,卻用他們自己的禮製。

不僅如此,連使者都是一副張狂得不行的樣子。

這簡直是在藐視大唐國威。

玄宗氣得差點兒沒一腳踹過去。

這就叫自己作的死,自己哭著也要作完。

自從大武藝公然跟玄宗叫板之後,邊疆的附屬國一個一個的都不淡定了。

有個機會可以把麵子找回來,簡直不要再爽了。

第一個貫徹這個的就是“從來都不聽話、各種出幺蛾子”的吐蕃族。

不僅當麵和玄宗懟了一架,他們還公然騷擾邊境地區。

甘(張掖)州、涼(武威)州、河(臨夏)州和鄯(樂都)州,幾乎被他們騷擾了個遍。

百姓苦不堪言,但是吐蕃軍強悍,這些州縣自己的防禦力量根本沒辦法抵抗。

把玄宗氣得肺都快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