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青磚抵達了疏勒。
這是我第一次看見沒被鑲進牆裏的青磚。
青磚其實並不嚴格意義上的青色,準確的說,它更偏像於灰色的。
玄宗很大氣,原本我隻報了一麵牆的青磚,沒想到他運過來的這些完全夠把城牆重新裝修一遍了。
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整個疏勒的城牆全部重砌了一邊;夯土的城牆原本就不解釋,萬一下場暴雨,基本上得軟半截。
不過安西倒是不常下雨。
青磚城牆無論是硬度、抗擊性或者吸水性,都要遠遠的勝過夯土牆。
不過,青磚需要粘合劑。
古代的時候沒有水泥,城牆的粘合劑的主要是石灰。
這種粘合劑是用白灰、沙土,再加糯米漿建造的。
其主要方法是將糯米熬成汁,用這種粘性很大的汁與沙土等混合,這樣的沙石和泥土會變成一種膏狀物。
砌城牆的時候,先把底層打上這種黏合劑,然後往上麵砌青磚;砌一層磚,再打一次這樣的粘合劑。
依次類推,把整個城牆“架”起來。
這樣的城牆看起來跟萬裏長城差不多,青磚夾雜在乳白色的線條裏,看起來特別中規中矩。
別看糯米製作的粘合劑low了那麼一點兒,但是粘合效果真的是杠杠的。
不過這種粘合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風化,過個千八百年的就不好了。
創牆是一麵一麵修築的,本來是打算把所有的夯土城牆全部打掉,然後一圈圈的往上加。
但是疏勒這邊兒的泥瓦匠很少,很難找到可以短時間內把整個城牆砌起來的工人。
而且,疏勒是一個邊防重鎮,肯定不能毫無保護的暴露在敵方的視線之內。
隻能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一點兒點兒的往上。
曆經兩個月之後,新的城牆終於建造完畢。
這個時候已經到了七月裏。
今年七月份兒,尺帶珠丹派遣他的宰相論尚它珒拜見玄宗,他們想在赤嶺(山名,在石堡城即振武軍以西二十餘裏)這個地方,和唐朝互相開辟一個集市。
論尚它珒是一個特別會說話的人,他跟玄宗說,吐蕃雖然是一個小國,但是地大物博。
很多東西是吐蕃特有的,比如藏羚羊的毛皮,比如美味的犛牛肉。
把他們特產的東西列舉了一遍之後,玄宗覺得,開辟個集市百利而無一害,大不了多派些人在邊疆鎮守。
於是同意了他們的請求。
在此之前的正月裏,鴻臚卿崔琳作為代表出使吐蕃;這其實也算是去打探敵情。
三月份的時候,崔琳回來了,吐蕃的使者和他們一起回來了。
吐蕃使者聲稱,金城公主想要一些儒家專著,提高整個吐蕃族的文化素養,並且點名提出想要《毛詩》、《春秋》、《禮記》。
春秋和禮記自然不用說了,這是儒家巨著中“四書五經”裏的五經裏的兩本。
主要說一下毛詩。
毛詩其實就《詩經》。
西漢時期,魯國教育家毛亨和趙國教育家毛萇對古文《詩》進行了整理和編撰,寫成了《毛詩》,就是後世的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