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安西不太平,駐兵已達三萬。
北庭節度防製突騎施、堅昆,統禦範圍在後世新疆地區;統瀚海、天山、伊吾三軍,屯兵分部在伊州、境內。
治所在北庭都護府,兵力約二萬人。
河西節度斷隔吐蕃與突厥,統禦範圍在後世甘肅地區;統赤水、大鬥、建康、寧寇、玉門、墨離、豆盧、新泉八軍。
張掖、交城、白亭三地兵力協助;屯兵分部在涼州、肅州、瓜州、沙州、會州五州境內。
河西節度治所在涼州,兵力七萬三千人。
朔方節度捍禦突厥——統禦範圍為後世內蒙古、青海地區,統經略、豐安、定遠三軍;同時,負責管轄三個受降城、安北、單於二都護府。
屯兵分部在靈州、夏州、豐州三州境內;治所在靈州,兵力六萬四千七百人。
河東節度與朔方節度掎角以禦突厥——統禦地區約為後世山西、河北部分地區;統天兵、大同、橫野、岢嵐四軍,雲中駐軍輔助。
屯兵在太原府忻州、代州、嵐州三州境內;治所在太原府,兵力五萬五千人。
範陽節度負責監視和牽製奚、契丹,統禦地區在後世河北;統經略、威武、清夷、靜塞、恒陽、北平、高陽、唐興、橫海九軍。
屯兵在幽州、薊州、媯州、檀州、易州,恒州、定州、漠州、滄州九州境內;治所在幽州,兵力九萬一千四百人。
這是十個節度中,兵力最多的一個。
平盧節度鎮撫室韋、靺鞨,統禦地區約為後世遼寧;統平盧、盧龍二軍,榆關軍輔助,安東都護府也屬於管轄範圍。
屯兵在平州、營州二州境內;治所在營州,兵力三萬七千五百人。
隴右節度主要備禦吐蕃,統禦地區約為後世青海;統臨洮、河源、白水、安人、振威、威戎、漠門、寧塞、積石、鎮西十軍。
綏合、合川、平夷三城輔助;屯兵在鄯州、廓州、洮州、河州四州境內。
治所在鄯州,兵力七萬五千人。
劍南節度西抗吐蕃,南撫蠻獠,統禦地區約為後世四川地區;統天寶、平戎、昆明、寧遠、澄川、南江六軍,屯益州、翼州、茂州、當州、嶲州。
屯兵在柘州、鬆州、維州、恭州、雅州、黎州、姚州、悉州十三州境內;治所在益州,兵力三萬零九百人。
嶺南五府經略綏靜夷獠,統禦地區約為後世廣東地區;統經略、清海二軍。
桂州、容州、邕州、交州四州從旁協助;治所在廣州,兵力一萬五千四百人。
各節鎮兵總共四十九萬人,馬八萬餘匹。
在開元以前,每年供邊兵衣不過二百萬匹;但是整個開元時期,邊疆一直戰亂不斷。
邊防駐軍逐年增加,到今年,已經足足翻了兩倍多;邊兵增多,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每年用衣從兩百萬飆升到一千零二十萬匹。
糧食也從最開始的八十萬斛(石)飆升到一百九十萬斛(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