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戶部郎中王鉷被任命為禦史中丞、京畿采訪使。
天寶元年的時候,玄宗任命戶部郎中王鉷為戶口色役使,並下令免除百姓當年租庸調。;戶口色役使主要的工作是根據當年的人均收入來酌情免出百姓的租稅。
租庸調是唐朝前期實行的賦稅製度,以均田製為基礎;租庸調製度使農民的生產時間有保證,賦役負擔相對減輕,政府的賦稅收入有了保障。
王鉷奏請征收百姓的運費,誇大錢數,又用克扣來的錢購買本地所產的貴重物品,這樣百姓所交納的比不免除租庸調時還多了一倍。
按照過去所定的製度,戍守邊疆的士卒應該免除租庸,六年整理、替換一次。
但是守衛邊疆的將領都以戰敗為恥,對戰死的士卒都不向官府申報,所以這些士卒在家鄉的戶籍沒有注銷;但是這些人實際上已經不在了,並不需要再繳納稅收。
可是王鉷一心聚斂財物,將有戶籍而沒有人的都當作逃避賦稅;按照戶籍登記,戍守邊疆六年以上者全部征收租庸,有的人被一次征收了三十年的租庸;三十年這種多半是戰死多年了。
民眾怨聲載道,可是無處申訴。
玄宗在位日久,用度日益奢侈,後宮賞賜又沒有節製;連續三年超出了原本應該的花費。
但是玄宗現在極度寵幸楊貴妃,賞賜無數。
長期這麼揮霍無度,他又不能隨心所欲到國庫中去取。
王鉷探聽到玄宗的心意,所以每年都上貢額外一百億串錢,貯藏於玄宗的私人寶庫之中,以供玄宗在宮中宴飲揮霍;唐朝時,銀兩不是通用貨幣,通用貨幣是開元通寶,即銅錢。
他還說,“這些錢都是租庸調以外的,與國家的經費無關。”
玄宗由此認為王鉷善於理財、能夠富國,更加喜歡他了。
我完全不能理解玄宗的腦回路。
一個戶部郎中每都能額外拿出一百億貫錢……這明顯就是紅果果的貪汙腐敗啊?
怎麼還會覺得善於理財呢?
再怎麼會理財,一年也就一千貫的俸祿,說破天也攢不下來一百億貫吧?
我隻能把這一切歸結於玄宗現在就是一個老小孩,隻顧貪圖享樂,他才不管錢是從哪裏來的呢。
王鉷想盡辦法苛剝百姓以取悅玄宗,導致朝野內外怨聲載道;但是今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玄宗以他善於理財、充盈國庫為由,升任他為禦史中丞、京畿采訪使。
王鉷之所以能進入禦史台,主要是靠戶部侍郎兼禦史中丞楊慎矜的引薦;可是他轉頭就把自己的恩人給坑了。
楊慎矜與王鉷父親王晉是表兄弟,王鉷與楊慎矜少年時十分友好,到了王鉷成為禦史中丞後,楊慎矜與他說話時仍然直呼他的姓名。
雖然直乎姓名確實是楊慎矜的不對,王鉷對於楊慎矜直呼他姓名的事情心中不快,自恃與李林甫關係密切,所以想要借助李林甫的勢力除掉他。
王鉷的母親原本是他父親的貼身丫鬟、出生低賤,楊慎矜曾經把這件事情告訴過別人,所以王鉷對楊慎矜更加懷恨在心;再加上楊慎矜後來又奪了他的職田,所以王鉷對楊慎矜更存恨意,便開始有心報複楊慎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