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奢風盛行(1 / 2)

自打去年安祿山挑撥奚、契丹兩族和唐的關係,引發三國戰爭之後又平定戰亂;奚、契丹群龍無首,亂成了一鍋粥。

奚、契丹本來就不是大唐的對手,再說安祿山並不是有遠瞻——原本就是他挑起來的戰亂,而是早有準備。

奚、契丹被打著就跟當年的吐穀渾一樣,眼看著再不投降,就要被滅國了。

兩族聯軍迫不得已投降並重新附庸於大唐。

今年四月一日,立奚族的新酋長娑固為昭信王,契丹新酋長楷洛為恭仁王;分別賜他們李姓,以示皇恩浩蕩。

今年年中,陳希烈拜相。

他原本是門下侍郎、崇玄館大學士;也是一個隻會巴結玄宗的主兒。

平心而論,他確實是個人才;他飽覽群書,尤精玄學。

開元中期,玄宗開始關注經義,自褚無量、元行衝相繼死亡之後,有人跟他推薦了陳希烈和馮朝隱。

陳希烈因為常在宮中講《老子》、《周易》而被玄宗賞識,留任宮中擔任官職。

由於會阿諛奉承,再加上確實有點兒小才氣,沒多久就累遷至秘書省監;當時張九齡拜相之後,他接替了張九齡的位置。

玄宗很喜歡他,從此之後,但凡是口諭,都是由他撰寫的;玄宗越來越器重他,甚至都快超過李林甫了。

李林甫當然不會任由他的寵信超過自己,他已經觀察過了,陳希烈是一個有弱點的人;他性格懦弱,而且膽小怕事,再加上他身後沒有背景、沒有大家族的支持。

這種人都容易被牽製,而且他沒有足夠的能力和自己抗衡。

於是他跟玄宗引薦了陳希烈,把他拜為丞;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監視他。

兩個人共事,特別合拍;互相吹捧、狼狽為奸。

李林甫擔任的宰相時間已經很長了,即使不耍陰謀詭計,也沒有人敢當麵和他叫板。

再加上,陳希烈在旁邊兒一唱一和的;兩個人把朝堂弄得烏煙瘴氣,可偏偏玄宗覺得這兩個人很好。

從此之後,玄宗更加貪圖享樂、完全不理政事了。

政事裁決都交給了李林甫論斷。

陳希烈和牛仙客一樣,對於李林夫提出來的意見,他一概不反對;從來都是唯唯諾諾的。

按照正常的流程,宰相應該在大明宮內辦公,午後六刻才應該從宮內回家。

李林甫跟玄宗說,如今天下富庶、四海升平,根本就沒有什麼事情需要處理。

基本上巳時他就跑路了。

軍國大事都由李林甫和陳希烈裁決,但是實際上都是由李林甫自己做主的,陳希烈隻是在旁邊署個名而已。

玄宗整天和楊貴妃廝混,根本就不管朝堂上的事情了。

說實話,如果要評選自古以來坑兒子的爹,玄宗肯定名列前茅。

跟自己第十八個兒子搶老婆,還給三兒子留下了一地的爛攤子;在此之前,因為武惠妃的讒言,連著殺掉了自己三個兒子。

港真,如果玄宗他爹還活著的話,估計要被他氣死了:“老子沒你這種兒子!”

既然都不想管了,能不能把位置讓給你兒子?

如果現在給的話,也不至於爆發安史之亂,肅宗也不至於滿大街忙著光平定動亂;唐朝更加不會因為大量的軍費掏空國庫、開始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