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請求玄宗賞賜他的部下,哥舒翰聽說了之後也去跟玄宗提了這件事,他希望玄宗也能封賞他的部將。
玄忠原本就挺喜歡哥舒翰的,自然沒有拒絕;他下敕任命隴右十將、特進、火拔州都督、燕山郡王火拔歸仁為驃騎大將軍,河源軍使王思禮為特進,臨洮太守成如、討擊副使範陽人魯靈、皋蘭府都督渾惟明等為雲麾將軍,隴右討擊副使郭英又為左羽林將軍,郭英又是郭知運的兒子。
玄宗賞賜完這些人之後,哥舒翰又向玄宗提了一個要求,他請求任命嚴挺之的兒子嚴武為節度判官,河東人呂為支度判官,前封丘縣尉高適為掌書記,曲環為別將。
高適就是寫了“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那個高適。
三月份,程千裏帶著俘虜的阿布思,獻於朝廷;阿布思被斬首,程千裏因為有功被封為金吾大將軍。
封常清暫時代理北庭都護、伊西節度使。
西北邊陲相對於其他地方來說還算是安穩的,現在整個大唐局是最嚴峻的就是西南邊陲。
南詔和吐蕃他們經常夥同附近的其他蠻夷一起攻打鬆州。
今年六月,侍禦史、劍南留後李宓率領七萬將士出擊南詔,結果全軍覆沒……
李宓原本就是劍南留後,就算要出兵打仗,這是楊國忠的事兒。
也就是說,李宓實際上是被楊國忠坑了。
南詔王羅鳳在和唐朝的對戰中總結出了一套經驗——鬆州駐紮的唐朝軍人特別不擅長高原作戰。
因此,他就故意采用誘敵深入的戰術,把唐軍引到大和城下。
大和城是吐蕃在大唐邊境建造的一座軍事堡壘,別說七萬兵馬,唐朝曾經派過十萬將士想要攻下這座城池,也沒能成功。
羅鳳當然知道這一點,他的目的就是為了消耗死他們。
李宓原本就帶了一個月的軍糧,和他們僵持了半個月。
其實也不算是僵持,羅鳳每次看到他們要撤兵,就故意給點兒破綻;李宓一上當,他立刻又縮回城裏。
幾翻折騰之下,李宓糧盡;所率領的士卒因為瘴疫和饑餓死了十分之七八。
原本瘟疫的問題就沒能得到有效的控製和解決,我寫的建議也不知道哪去了;不客氣的說,縱橫亞洲大陸的唐朝和南詔屢戰屢敗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這場持續了數年的瘟疫。
南詔人原本的駐地幾乎被瘟疫屠殺殆盡,最可怕的是,這種瘟疫可以通過動物傳播有點像後世的禽流感。
李宓領兵撤退,這時南詔才出兵追擊;對方兵強馬壯,李宓這邊兒剩下的都是一些苟延殘喘的士兵。
李宓被俘、後被殺,全軍覆沒。
最氣人的是,楊國忠非但隱瞞敗狀,還告訴玄宗首戰告捷;並且,先後增兵三次討伐。
瘟疫得不到控製,去再多的人都是送死。
楊國忠為了爭一口氣,導致近二十萬將士白白送命;朝野內外都知道這件事情,但是沒有人敢跟玄宗提。
玄宗曾經對高力士說:“朕已經老了,是時候該安度晚年了。朝中政事委托給宰相處理,邊防軍事委托給諸位邊將,我還有什麼可憂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