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戰後重建(1 / 2)

國家暫時安定了之後,立太子的問題提上了日程。

張良娣已經被冊封為皇後,她想要立自己的兒子他立為太子;但是她的兒子李佋才隻有三歲,明顯就是要立個傀儡皇帝。

文武百官紛紛反對,但是李亨卻猶豫不決。

張皇後跟他同甘共苦,李亨那種唯唯諾諾的性格又不會拒絕。

他猶豫不決,就召見考功郎中、知製誥李揆,和他商量這件事情。

“成王李俶年紀最大,並且有戰功,我想立他為太子,你看如何?”

李揆拜了兩拜,祝賀說:“這真是國家的大幸,我不勝歡喜。”

李亨看到他讚同自己的觀點,高興地說:“朕絕不再猶豫了。”

五月十九日,李亨立成王李俶為皇太子。

二十四日,李亨任命崔圓為太子少師,李麟為太子少傅,都罷免了他們的政事。

五月二十五日,追贈故常山太守顏杲卿為太子太保,諡號為“忠節”;同時,任命他的兒子顏威明為太仆丞。

顏杲卿殉難時,因為楊國忠聽信張通幽的讒言,竟沒有追贈官銜以褒揚。

李亨在鳳翔時,顏真卿擔任為禦史大夫;那時,他就曾向肅宗哭訴過這件事情。

李亨將張通幽外放為普安郡太守,然後把此事上奏玄宗,玄宗命令用棍子打死了張通幽。

顏杲卿的兒子顏泉明被當地一個叫王承業的人收留,因此移居壽陽縣。

後來他被史思明俘虜,裹以牛皮,送往範陽;適逢安慶緒剛即位,有赦免令,顏泉明才免於一死。

史思明歸順朝廷後,顏泉明才得以歸來,在洛陽尋找到他父親顏杲卿的遺骨,同他父親的將吏袁履謙的屍體一起裝入棺材,送歸長安。

顏杲卿妹妹的女兒與顏泉明的兒子都流落在河北地區,顏真卿當時為蒲州刺史,就讓顏泉明去尋找。

顏泉明號泣求訪,以至感動了過路的行人,過了很久才找到。

然後顏泉明又往親戚故友那裏去借錢,依借得的數目而贖人,先是姑母姊妹,而後才贖回自己的兒子。

當時姑母的女兒被叛軍搶掠而去,顏泉明有錢二百緡,想贖回自己的女兒,但因為憐憫姑母的愁苦,就先贖回了姑母的女兒。

等到再借來錢贖自己的兒子時,已找不到了。

顏泉明遇到流落在河北地區的堂姊妹以及袁履謙等人的妻子,都讓他們跟隨一起回來,總共收羅了五十多家,三百多口人,一路上有資糧則大家均分,一如對待自己的親戚。

到了蒲州,顏真卿對他們都加以接濟,住了一段時間以後,按照他們的意願,資送他們而去。

袁履謙的妻子曾經懷疑袁履謙入殮時衣被比顏杲卿儉薄,等打開棺材檢視,與顏杲卿沒有區別,心中才慚愧信服。

李亨晚年信奉鬼神,所以太常少卿王璵專門以鬼神之事來取悅李亨,每當議論禮儀時,王璵就常常夾雜一些巫術和俚俗。

李亨不僅不覺得這些是無稽之談,反而因為這些很欣賞他。

於是就任命王璵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