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創業的年輕人在遭受了幾次挫折後,有點灰心了,很茫然地依靠在一塊大石頭上,懶洋洋地曬著太陽。
這時,從遠處走來了一個怪物。
“年輕人!你在做什麼?”怪物問。
“我在這裏等待時機。”年輕人回答。
“等待時機?哈哈……時機是什麼樣,你知道嗎?”怪物問。
“不知道。不過,聽說時機是個神奇的東西,它隻要來到你身邊,那麼,你就會走運,或者當上了官,或者發了財,或者娶個漂亮老婆,或者……反正,美極了。”
“嗨!你連時機什麼樣都不知道,還等什麼時機?還是跟著我走吧,讓我帶著你去做幾件於你有益的事!”怪物說著就要來拉年輕人。
“去去去,少來這一套!我才不會跟你走呢!”年輕人不耐煩地說。怪物歎息地離去。
一會兒,一位長髯老人(我們常說的時間老人)來到年輕人麵前問:“你抓住它了嗎?”
“抓住它?它是什麼東西?”年輕人問。
“它就是時機呀!”
“天哪!我把它放走了!”年輕人後悔不迭,急忙站起身呼喊時機,希望它能返回來。
“別喊了。”長髯老人接著又說,“我來告訴你關於時機的秘密吧。它是一個不可捉摸的家夥。你專心等它時,它可能遲遲不來,你不留心時,它可能就來到你麵前,見不著它時你時時想它,見著了它時,你又認不出它;如果當它從你麵前走過時你抓不住它,那麼它將永不回頭,這時你就永遠錯過了它!”
從對曆史的研究表明,對一個人的成功發生決定性影響的機遇是不多的,真有點“千年等一回”的味道。對機遇的到來必須要有敏銳的嗅覺和判斷能力。當別人對機遇的到來還麻木不仁時,你能捷足先登,搶占先機,就俘獲了機遇。那些對機遇的到來懵然無覺,或後知後覺的人,也必然無法挽到它的臂膀。
有一種說法認為:“機遇可遇而不可求。”其實,機遇的產生也有其內在規律。如你有足夠的勇氣,睿智的頭腦,敏銳的觀察力、判斷力,機遇也可以被“創造”出來。善於等待機遇,抓住機遇是一種智慧,創造機遇更是一種大智慧。
在成功之路上迅跑的人,如果能在機遇來臨之前就能識別它,在它消逝之前就果斷采取行動占有它,這樣,幸運之神就來到你的麵前。機遇是一種客觀的事物,但它卻是被參與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實踐的人創造出來的,它是人主觀能動性與外界環境變化的客觀必然性相“合拍”的產物。
當一個人主觀條件得到優化,也會影響客觀環境的改變,將有利於適應個人發展的良好機遇的發生。大量的人才成長事實證明,客觀機遇降臨時,自身膽識等方麵素質較強的人顯然要比一般人更容易捕捉到機遇。才華出眾則是抓獲機遇的最大資本。
機遇是不會主動與你會晤的,你隻有不斷地醒目地亮出你自己,展示你自己,找到賞識你的人,吸引他人的關注和重視,你才有可能找到機遇。過於含蓄,羞羞答答,不敢亮出自己才能的人,得不到“伯樂”重視、社會認可,那就是必然的了。
創造機遇、爭取機遇需要花費極大的心血,但更為重要的是如何把握好機遇,使其發揮出最大的效力。若是費去許多精力,好不容易爭得了機遇,但卻沒好好珍惜它,運用和操作機遇時未能把握好,最後功虧一簣而飲恨終生。
因此,當機遇向你靠攏時,盡管還帶著某些不確定因素,這時最明智的做法是,眼疾手快,當機立斷,將它抓獲,以免轉瞬即逝,或是日久生變。看來,握住機遇,眼力和勇氣是不可缺少的。
機遇是一位神奇的、充滿靈性的但性格怪僻的天使。它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但絕不會無緣無故地降生。隻有經過反複嚐試,多方出擊,才能尋覓到它。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的人不喜嚐試,不願走崎嶇的小道,遇到艱辛或繞道而行,或望而卻步,他們常與機遇無緣。而另一些人,總是很有耐性,嚐試著解決難題,不怕吃千般苦,曆萬道嶺,結果恰恰是他們能抓住“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機遇。
我們的機遇就在今天,我們要像嬰兒抓住母親那樣抓緊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