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人盡皆知的西方節日(2 / 2)

愚人節輕鬆、幽默、快活的氣氛,不僅深受歐美人的喜愛,也逐漸流行到世界各地,包括我國。雖說愚人節可以愚弄和搞笑,但還是應講一定分寸的,如果過度的話,還是不可以的。

(四)母親節和父親節

母親節和父親節原都是美國的節日,這兩個節日意在告誡人們勿忘父母養育之恩。

18世紀初,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確定為母親節,以表示對母親的崇敬和感謝。

母親節這天,全家人團聚並且讓母親休息一天。當日,父親們要負責做家務和照料孩子,讓妻子好好休息一天。孩子們則不準貪睡,一大早就要爬起來去為媽媽做上一頓早餐。正餐要全家一起去外麵吃。

在母親節,人們要向自己的母親贈送表達自己心意的禮品,其中鮮花是最受人歡迎的。當天不能趕回家當麵向母親祝賀節日的,通常要打電話向母親致意。

1910年,美國基本上正式確定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父親節,然而父親節真正成為全國性節日,要比母親節晚很多,直到1972年,這一節日才得到法律的認可。

人們在父親節這一天,要佩戴鮮花以表達對父親的敬意。如果父親健在,應當佩戴紅玫瑰。如果父親已經去世,則應佩戴白玫瑰。目前美國各州選定的向父親表示敬意的鮮花不盡相同。

受西方文化影響,這兩個節日,近年來在我國許多城市也逐漸興起。

(五)感恩節

感恩節是北美獨有的節日,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人的感恩節,加拿大則定在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

感恩節源於北美的普利萊斯。1620年9月10日,兩名英國清教徒為了擺脫宗教和政治上的迫害,乘坐“五月花”號木船,經65天由海上漂泊至普利萊斯。由於嚴寒、疾病和缺少衣食,第一個冬天便奪走了半數以上人的生命。純樸的印第安人同情他們,給他們食物,並教他們狩獵、種玉米、捕魚、蓋房等技法。

移民們經過辛勤勞動,終於在第二年獲得了可喜的豐收,闖過了生活的難關。為了感謝上帝賜予的收獲和增進同印第安人的友誼,他們用火雞、玉米等勞動成果製成佳肴,自製啤酒,大擺筵席。當時印第安人也帶著鹿和火雞應邀前來,一連歡慶了3天。白天設宴,舉行體育活動,夜晚載歌載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