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內。
葉景誠放下手中的報紙,然後仰頭躺在班椅上。今天的報紙頭版,有兩則新聞值得他關注。
其中的一則新聞,是隨著《最佳拍檔》的下畫,最終斬獲二千六百萬的票房,在雷覺昆的推動下鬧得沸沸揚揚。
而在這件事中受影響最大的,不是邵氏也不是嘉禾,而是最近沒什麼大動作的青燈娛樂。或者這樣說,其實矛頭對準的並不是公司,而是針對它的掌控人葉景誠。
也正如葉景誠之前所料,雷覺昆會借這個機會強勢崛起,然後陸續出現不利於他的輿論。
譬如現在報紙上登載的,曾經的他,是票房神話的幕後締造者,不過現在,他的腳步已經不斷被追逐,說不定很快就會被其他人趕超。
又有報道說他是人生三大不幸之一的——少年得誌。
現在的葉景誠的確是意氣風發,但是沒有經曆社會磨練,做事想得太理所當然,又有一大堆阿諛奉承的人追捧,注定影響他日後的發展,或者不用等到中年他就會開始落魄。
不用說這些報導都是有人針對他,嘉禾的鄒紋懷嫌疑最大,其次是邵一夫,甚至雷覺昆都有這個可能。目的自然是為了將他推到風口浪尖,這樣才能進一步打擊他的事業。
記得葉景誠就做過這樣一個總結,人一旦一旦適應了某些事物,就會將它想得太過理所當然。就比如之前上映的《何必有我》,票房居然沒突破一千萬,‘居然’這個詞難道不顯得突兀嗎?
要知道當時上映的大部分電影,中上成績不過上百萬的票房,為什麼他接近千萬的票房,就會出現‘居然’這個字眼?
或者這樣說,這個成績如果放到其他人身上,那絕對會被媒體大讚特讚,但是切換到葉景誠身上,就因為他已經被捧上神位,大家就覺得他的能力開始回潮?
“哼。”葉景誠冷哼一聲。說句難聽的,即使他中年落魄。就憑他現在賺到的錢,已經足夠花上幾輩子,這個年齡又有誰能夠做得到?
當然,葉景誠不可能去跟興風起浪的人較真,這篇報道隻是一個尋常的商業手段,他現在的注意力放在第二則新聞。
港島的樓市終於出現第一輪波動,地產市道下調的原因有好幾個,第一個是大麵積的樓房滯留在大小炒家手中,樓房的空置率已經超過40%,這種情況自然沒可能一直維持下去。
第二個原因是本地的樓價,現在港島的樓價並非建立在經濟發展水平和一般市民的支付能力上,而是被炒家不斷買賣炒上去的價格。當消費者的收入遠遠跟不上樓價時,樓價下跌在所難免也是必然的情況。
第三個原因是港府政策的影響,首先港府取消‘分期付款買地’。讓發展商購買土地的成本更為沉重,而發展商做出的對策,無非是采取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方案,最終將成本轉嫁給購房的市民。
其次是港府實行金融‘三級製’,加強對財務公司的管製,結果讓財務公司的短期存款大減,加速信貸的收縮情況。